过
淮
阴
县
题
韩
信
庙
前
用
唐
律
后
用
进
退
格
(
其
一
)
来
时
月
黑
过
淮
阴
,
归
路
天
花
舞
故
城
。
一
剑
光
寒
千
古
泪
,
三
家
市
出
万
人
英
。
少
年
跨
下
安
无
忤
,
老
父
圯
边
愕
不
平
。
人
物
若
非
观
岁
暮
,
淮
阴
何
必
减
宣
成
。
咏史怀古
人物赞颂
历史地理
情感抒情
季节
春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万里所作,题目为《过淮阴县题韩信庙前用唐律后用进退格(其一)》。诗中融合了历史人物、自然景观以及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风格。“来时月黑过淮阴,归路天花舞故城。” 这两句通过对比夜晚的月色与归途中的繁星,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动人心弦的情景。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故土的深情。“一剑光寒千古泪,三家市出万人英。” 这两句则是借用历史人物韩信的形象,以“一剑”比喻其威武雄壮,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英雄辈出的感慨和怀念。三家市之名,则点出了古战场的繁华与今日的寂静,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无限追思。“少年跨下安无忤,老父圯边愕不平。”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生长变迁的情境。诗人通过对比年轻时的勇敢与年老时的困惑和不解,不仅反映了个人生命历程的变化,也隐喻了时代变迁中人们观念的转变。“人物若非观岁暮,淮阴何必减宣成。”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古今人物和事迹,诗人表达了对淮阴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也承载着文化传承的认识。整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丰富的意象以及严谨的艺术结构,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艺术表达。
杨万里
4294首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