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题
(
其
五
)
油
壁
香
车
不
易
逢
,
路
边
戈
甲
正
重
重
。
五
湖
烟
景
盈
归
梦
,
半
壁
寒
灯
照
病
容
。
腊
尽
山
中
三
尺
雪
,
月
斜
楼
上
五
更
钟
。
无
因
得
荐
阳
台
梦
,
只
有
高
唐
十
二
峰
。
写景
边塞
离别
记梦
山水
田园
怀古
情感
思乡
思思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清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远方的思念。首联“油壁香车不易逢,路边戈甲正重重。”以“油壁香车”象征过往的美好时光,与“路边戈甲”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现实的残酷与无奈。油壁香车难以再遇,路边的戈甲却依然森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感慨。颔联“五湖烟景盈归梦,半壁寒灯照病容。”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五湖烟景代表了诗人的理想与向往,而“归梦”则寄托了他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渴望。然而,现实却是“半壁寒灯照病容”,暗示了诗人身体的不适和内心的孤独,使得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更加鲜明。颈联“腊尽山中三尺雪,月斜楼上五更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悲凉的氛围。三尺积雪象征着冬日的寒冷与孤独,而月斜楼上的五更钟声,则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这一联不仅描绘了外在的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岁月无情的感慨。尾联“无因得荐阳台梦,只有高唐十二峰。”以典故“阳台梦”和“高唐十二峰”来表达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向往。然而,“无因得荐”表明这种追求难以实现,只能将希望寄托于遥远的神话之中。高唐十二峰作为背景,既增添了画面的壮丽感,也暗示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意味,是明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