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子
仲
春
南
岸
寇
警
夫
征
不
归
音
信
睽
隔
者
旬
有
馀
日
黯
然
赋
此
二
首
(
其
二
)
烽
烟
遍
野
阻
归
程
,
日
坐
愁
城
梦
亦
惊
。
泪
滴
红
绡
都
湿
透
,
孤
灯
独
自
剔
残
更
。
边塞
战争
抒情
思乡
离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丈夫远征在外,音讯全无的情况下内心的痛苦与煎熬。诗中通过烽烟、归程受阻、日坐愁城、梦惊、泪滴红绡、孤灯、剔残更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战争背景下女性的孤独和忧虑。首句“烽烟遍野阻归程”,开篇即点明了战争的背景,烽火连天,战火纷飞,使得丈夫的归途变得遥不可及。次句“日坐愁城梦亦惊”,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在战乱中的生活状态,她每日坐在愁城之中,即便是梦中也难以逃脱战争带来的恐惧和不安。接着,“泪滴红绡都湿透”一句,通过女子的眼泪,形象地表达了她内心深处的悲伤和绝望。最后,“孤灯独自剔残更”则以一盏孤灯为背景,表现了女子在夜晚的孤独与等待,时间的流逝似乎更加沉重,每一刻都在考验着她的耐心和希望。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深刻反映了战争对普通家庭和个人生活的影响,以及女性在特殊时期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和情感波动。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