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
禧
寺
山
墙
围
作
化
人
城
,
榆
柳
阴
浓
信
客
行
。
始
信
精
庐
风
日
好
,
秋
深
犹
绿
牡
丹
坪
。
写景
地点
秋景
植物
牡丹
山
秋节
赞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嘉禧寺的环境之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氛围。首句“山墙围作化人城”,以“化人城”这一形象化的表达,描绘出寺庙被群山环抱的景象,仿佛是一座被自然之手精心构建的世外桃源。山墙不仅指实际的建筑结构,也隐喻着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次句“榆柳阴浓信客行”,进一步渲染了寺庙周边的自然风光。榆树和柳树的浓荫为行人提供了遮阳避暑的场所,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幽静和谐的环境。这里的“信客行”既指真实的行旅者,也暗含了对信仰之路的探索与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和谐共存。第三句“始信精庐风日好”,表达了诗人对嘉禧寺及其周围环境的赞美之情。“始信”二字,意味着诗人在此时此刻才真正领略到了寺庙及其环境的美好,这种发现的喜悦与感慨,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最后一句“秋深犹绿牡丹坪”,将视线聚焦于寺庙内的牡丹坪,即使是在秋色渐浓、万物凋零的季节,牡丹坪依然绿意盎然,展现出生命力的顽强与不屈。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嘉禧寺内精神文化的象征,寓意着无论外界如何变迁,寺庙的精神世界始终保持着生机与活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嘉禧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猜您喜欢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琅琊山六题(其三)石屏路
宋·欧阳修
石屏自倚浮云外,石路久无人迹行。我来携酒醉其下,卧看千峰秋月明。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登庐山诗二首(其二)
南北朝·鲍照
访世失隐沦,从山异灵士。明发振云冠,升峤远栖趾。高岑隔半天,长崖断千里。氛雾承星辰,潭壑洞江汜。崭绝类虎牙,巑岏象熊耳。埋冰或百年,韬树必千祀。鸡鸣清涧中,猿啸白云里。瑶.....
天界寺
明·蔡羽
秋晨慕虚览,梵宇谢埃郁。前垄未及逾,中林庶款述。入门蹑飕岩,循隩多扃坰。紫院阴霞兴,瑶阶锦苔出。问柏知僧年,藉花荫佛日。昼憩夕忘返,神恬形寡役。忏往坐独冥,玩空尘徐拂。终.....
题金陵天庆观钟阜轩
宋·贺铸
霞构云扉不著关,甍檐开处见人间。断墙废井连东第,白塔青松对北山。昨夜桂娥奔月去,经秋芝盖御风还。玉虚真籍家声在,再熟金桃愿一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