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写山
抒情
禅意
赞颂
哲理

赏析

此诗描绘了大伾山石佛的壮丽景象与深邃意境。首句“孤山突兀起层峦”,以“孤”字点出山之独立,以“突兀”描绘山势之高耸,形象地勾勒出大伾山的雄伟气势。接着“石壁菩提玉掌寒”一句,将石壁比作玉掌,不仅展现了石壁的质地之美,还赋予其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仿佛能感受到其表面的清凉与静谧。“磴拂苍虬千岁老”中的“磴”指的是登山的石阶,“苍虬”则比喻为古老的龙,这一句通过想象石阶上似乎有古老的龙在拂过,生动地表现了登山之路的古老与神秘。而“襟流疋练几回湍”则以“疋练”形容水流如白绸般流畅,通过“几回湍”描绘水流时而湍急时而平缓的变化,展现了山间溪流的动态美。“禅光若共林光隐,法界原同下界宽”两句,将自然景观与佛教哲学相结合,暗示着禅意与自然和谐共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深刻感悟。最后“应是巨灵曾劈处,芙蓉觌面切云看”以神话传说中的“巨灵”劈山造物,引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同时也寓意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仿佛能从芙蓉花的视角,直视云海,感受天地间的壮阔与宁静。整首诗通过对大伾山石佛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敬畏之情。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