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
阳
道
中
几
年
只
向
长
安
去
,
今
日
囊
书
被
旨
回
。
马
首
独
行
秋
叶
路
,
鲈
鱼
时
共
菊
花
杯
。
黄
昏
钟
动
雁
初
下
,
夜
半
月
明
潮
正
来
。
我
自
不
归
归
便
得
,
故
园
早
晚
早
梅
开
。
山水田园
秋景
思乡
季节变换
读书
归程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柴望的《富阳道中》,描绘了诗人从长安返回故乡富阳途中所见所感。首联“几年只向长安去,今日囊书被旨回”,表达了诗人长期在外为官,如今奉旨归乡的欣喜与感慨。颔联“马首独行秋叶路,鲈鱼时共菊花杯”,通过写实的场景,展现了诗人独自骑马走在秋叶飘零的小路上,享受着归乡的闲适,与鲈鱼和菊花相伴,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颈联“黄昏钟动雁初下,夜半月明潮正来”,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景色,黄昏时分,大雁南飞,月上半空,潮水涌动,这些自然景象增添了旅途的诗意。尾联“我自不归归便得,故园早晚早梅开”,诗人以早梅的开放象征故乡的温馨与期待,表达了自己急切归乡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对家乡冬日美景的怀念。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归乡之路的景色和个人心境,寓情于景,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
柴望
71首
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您喜欢
寄精严谷堂老宿二十年欲访谷堂观笔法因循去未得偶逢水西客沉吟久之因寄此诗
宋·林亦之
隔浦娟娟古佛庐,几回欲去更踟躇。欲誇柳氏元和脚,要问隋僧智果书。见说交情多隽达,每惭识面尚生疏。山头红叶知无限,可许閒人暂寓居。
鹭洲胜会以病阻赴漫占二首(其一)
明·邹元标
懒慢山中学耦耕,丁丁伐木忆同声。天开章贡千年会,人卧衡庐百感生。未许春风分半席,独将明月拥孤城。从来鹭水澄澄绿,好向江门共濯缨。
为陈叔原题渔樵图
元末明初·蓝智
武夷老人年七十,昼业渔樵妻夜织。有儿长大不读书,采山钓濑供衣食。此翁自是神仙徒,床头酒香不用沽。生逢太平少征敛,虽有生产无官租。昨朝自携书一束,过我衡门看秋菊。新图苍莽烟.....
寄怀张子达伯仲
明·杨鹤
泽畔相思梦卜居,故人兄弟近何如。天边黄叶新供眺,屋里青山好著书。江口月明猿啸夜,荆门霜落蟹肥初。再来剡曲堪乘兴,畏尔淹留逼岁除。
闰中秋谒翁叔平先生,归后俞调卿以所和诗见示,依韵奉简二首(其二)
清·刘继增
催诗小雨入城来,座上欣瞻霁色开。未拟围棋输别墅,且从初服赋天台。遣愁应有《高僧传》,望古宁无国士才?欲傍层楼事宏景,西山猿鹤莫相猜。
和恒斋舅答程太守见贻韵
明·沈定王
高怀少尘鞅,贳酒讯山居。闲幕虫丝下,秋盘鲑菜余。雨寒新菊吐,霜晚故林疏。满架多缃帙,清谈任卷舒。
次韵奉酬家仲畇尚书
清·吴存义
昔我居柴墟,菰芦托幽窅。弱冠事柔翰,闭户恣研讨。经畬服许郑,词条撷江鲍。如以碧镂管,仰窥青玉昊。沥液漱回甘,散襟抒夙抱。咫闻夸耳食,奥阼矜目巧。通籍入承明,阊阖集簪袅。兹.....
刘閤舍迁居山中
宋·董嗣杲
玉粒荣途税驾难,遁栖山屋乐颜箪。写梅当画同谁赏,采菊成粮独自餐。五字诗成消兴晚,半缶酒熟抵秋寒。太空月色清如洗,多向疏林缺处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