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
王
伯
安
靖
江
西
当
年
谈
道
薄
鹅
湖
,
此
日
挥
戈
靖
国
魔
。
夜
静
灯
前
看
宝
剑
,
先
生
应
悔
杀
人
多
。
怀古
抒情
战争
志节
正气
描述
感叹
赏析
这首诗《闻王伯安靖江西》由明代诗人袁仁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感慨。首句“当年谈道薄鹅湖”,以“谈道”二字开篇,暗指历史上的鹅湖之会,即朱熹与陆九渊关于理学的辩论。这里借指历史上某位思想家或政治家曾以言论影响时局,但并未点明具体人物,留下想象空间。次句“此日挥戈靖国魔”,转折至“挥戈靖国魔”,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王伯安在特定历史时刻,以行动平息了国家的危机或动荡,表现出其果敢与担当。“夜静灯前看宝剑,先生应悔杀人多。”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主题,通过王伯安在夜晚静思时,手持宝剑的形象,暗示其内心的矛盾与反思。宝剑象征着权力与力量,而“杀人多”则反映了历史上的暴力与牺牲。这不仅是对王伯安个人行为的反思,也隐含了对历史中暴力手段处理问题的批判。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虚构或影射,探讨了言辞与行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权力与道德之间做出抉择的艰难。袁仁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深邃的历史洞察和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
清·丘逢甲
大海惊涛似昔时,高台同听不胜悲。五年乡泪愁中制,半夜军声梦里驰。铁弩何时开越国?素车终古走灵胥。如闻鹿耳鲲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旗。
述怀一首
唐·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慜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
杀气不在边
唐·孟郊
杀气不在边,凛然中国秋。道险不在山,平地有摧辀。河南又起兵,清浊俱锁流。岂唯私客艰,拥滞官行舟。况余隔晨昏,去家成阻修。忽然两鬓雪,同是一日愁。独寝夜难晓,起视星汉浮。凉.....
过金绳庵
明·梁宪
唤艇连烟渡,沿香到藕塘。隔桥花隐寺,傍水竹为墙。地僻人家远,天空鸟道长。何时戎马息,时过共徜徉。
避寇即事十二首(其二)
宋·左纬
遥闻乌合辈,数十破钱塘。故是升平久,胡为守备亡。天诛初不暴,贼势尚云张。作过古来有,未宜忧我皇。
雨中示魏惇夫兼怀黄子厚二首(其二)
宋·朱熹
暄风变春馀,卉木日葱茜。林间一雨来,满庭寒草遍。寂寞谢朋俦,晤语怀隽彦。良无一水遥,阻阔何由见。
苦水题壁
清·李銮宣
黄泥垩屋粪围墙,来自伊吾古战场。客子装车先载水,旅人投店似分房。□更漏静风鸣镝,马角春寒夜陨霜。坐久莫争牢落感,浮生何处不他乡。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