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
影
·
赋
得
蛛
丝
网
落
花
檐
蛛
暝
织
。
放
游
丝
一
缕
,
黏
住
香
魄
。
满
地
馀
芳
,
不
卷
重
帘
,
正
怯
晚
来
凄
寂
。
东
风
又
是
频
吹
送
,
共
柳
絮
、
一
般
轻
别
。
忍
看
它
、
罥
尽
残
红
,
春
去
这
番
难
觅
。
淡
月
深
林
乍
影
,
小
楼
凝
望
处
,
悬
布
篱
隙
。
恰
似
闲
愁
,
系
得
芳
心
,
一
刻
几
回
欹
侧
。
多
情
凤
子
寻
香
梦
,
想
叶
底
、
双
双
怜
惜
。
莫
教
它
、
粉
翅
飞
来
,
随
著
春
魂
狼
藉
。
咏物
写花
写景
情感
春季节气
动物
闺怨
赏析
这首《疏影·赋得蛛丝网落花》由清代诗人张珊英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蛛丝与落花交织的场景,充满了哀婉与柔美的情感。开篇“檐蛛暝织。放游丝一缕,黏住香魄。”以“瞑织”描绘蜘蛛在夜晚忙碌编织蛛网的情景,而“游丝一缕,黏住香魄”则巧妙地将落花比作香魄,赋予了落花以生命和情感,营造出一种哀伤而又迷人的氛围。接着,“满地馀芳,不卷重帘,正怯晚来凄寂。”通过描写满地的落花和不愿卷起窗帘的举动,表现了主人公对春逝的不舍与无奈,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东风又是频吹送,共柳絮、一般轻别。”东风与柳絮的轻别,象征着春天的离去,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离别之痛,情感表达得既细腻又深刻。“忍看它、罥尽残红,春去这番难觅。”“忍看”二字表达了主人公不忍目睹春花凋零的痛苦心情,而“罥尽残红”则形象地描绘了蜘蛛网捕捉落花的过程,进一步强化了主题。“淡月深林乍影,小楼凝望处,悬布篱隙。”月光、树林、小楼、篱笆,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恰似闲愁,系得芳心,一刻几回欹侧。”“恰似闲愁”不仅点明了主题,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而“系得芳心”则生动地描绘了情感的束缚与挣扎。最后,“多情凤子寻香梦,想叶底、双双怜惜。”以“多情凤子”比喻主人公,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而“叶底、双双怜惜”则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相遇的期待。“莫教它、粉翅飞来,随著春魂狼藉。”以“粉翅飞来”象征着春天的回归,但最终却“随著春魂狼藉”,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与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