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
西
西
便
宗教哲理
佛教传说
叙述咏史
抒发情感
修禅悟道

赏析

这首《宗脉颂》是唐代文偃大师所作,其内容深邃,蕴含着佛教宗派传承的精髓。首先,“如来一大事,出现于世间”,开篇即点明佛陀降生、说法、涅槃的大事,强调了佛法在世间的重要地位。接着“五千方便教,流传几百年”描绘了佛陀以各种方式教授众生,其教法广布千年,影响深远。“四十九年说,未曾忤出言”则赞扬佛陀四十九年的说法生涯,始终保持着慈悲与智慧的完美结合,没有说过一句违背真理的话。之后“如来灭度后,付嘱迦叶边”提到佛陀临终前将法教托付给大弟子迦叶,预示了佛法传承的开始。“西天二十八,祖佛印相传”指出了佛教在西方的传播历程,从最初的二十八位祖师开始,一代代地将佛法传承下去。接下来“达摩观东土,五叶气相连”描述了达摩东渡至中国,将佛法引入东方,并形成了五个主要的禅宗派系。“九年来面壁,唯有吃茶言”描绘了达摩面壁九年,仅以吃茶作为与人交流的方式,体现了其修行的专注与深沉。随后“二祖为上首,达摩回西天”指出达摩之后,二祖慧可成为禅宗的领袖,并最终返回西方。“六祖曹溪住,衣砵后不传”提到了六祖惠能,他在曹溪驻足,开创了南宗禅法,但衣钵之后并未再传,意味着佛法的传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接下来“派分三五六,各各达真源”表明了佛教宗派的分化,各自追寻佛法的真正源头。“七八心忙乱,空花坠目前”表达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困惑和焦虑,如同眼前的空花,稍纵即逝。紧接着“苦哉□眼士,认得止啼钱”则感叹那些执着于表面现象的人,无法认识到佛法的真谛。“外道多毁谤,弟子得生天”指出外道对佛法的误解和攻击,而真正的信徒则能够通过修行获得解脱。最后“昔在灵山上,今日获安然”回顾了佛陀在灵山讲法的场景,以及如今修行者在佛法的引领下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六门俱休歇,无心处处閒”强调了修行者在六根清净的状态下,心灵得到彻底的解放,无处不在的闲适与自在。最后“如有玄中客,但除入我山。一味醍醐药,万病悉皆安”表达了对于真正寻求佛法之人的欢迎,以及佛法如同一味良药,能够治愈一切心灵的疾病。整体而言,《宗脉颂》不仅展现了佛教宗派传承的历史脉络,也深刻揭示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种种体验与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与启示性的作品。

文偃

30首
俗姓张。居韶州云门山光奉院。机缘语句,实立云门宗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