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
观
亭
三
首
(
其
三
)
远
观
亭
上
望
,
风
物
六
朝
馀
。
古
寺
荆
王
宅
,
荒
墩
谢
傅
居
。
英
灵
传
草
树
,
冠
盖
逐
丘
墟
。
欲
问
当
时
事
,
飞
云
灭
太
虚
。
写景 怀古
地点
季节 秋
四季感怀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周驰的《远观亭三首(其三)》描绘了一幅远眺古迹的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与深沉的哲思。“远观亭上望,风物六朝馀。” 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时间,远观亭上,眺望的是六朝时期的遗迹,暗示了此处曾是繁华之地,如今却只剩下风物依稀可辨,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变迁感。“古寺荆王宅,荒墩谢傅居。” 这两句具体描绘了眼前的景致,古寺与荆王的宅邸,以及谢傅的居所,都已成废墟,只有荒凉的土墩作为遗迹。这里通过“古寺”、“荆王宅”、“荒墩”、“谢傅居”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英灵传草树,冠盖逐丘墟。” “英灵”指古代的英雄或杰出人物,“草树”与“丘墟”则代表自然与废弃的遗迹。这两句诗表达了英灵虽逝,但他们的精神却如同草木一般,生生不息地流传于世间;而曾经显赫的人物与他们的荣华,则如同随风飘散的冠盖,最终归于尘土。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生命与时间本质的深刻思考。“欲问当时事,飞云灭太虚。” 最后两句诗以一个未完成的问题结束,表达了一种对过去之事的好奇与追寻,同时也暗示了答案可能如同变幻莫测的云彩一样难以捉摸,又如同虚空一般无从寻觅。这种对未知的探索与对历史的追问,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与宇宙奥秘的深邃思考。整首诗通过描绘远观亭下的古迹,以及对这些遗迹背后故事的想象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生命、时间与存在的深刻感悟,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