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秋景
山水
抒情
秋情
咏物
物情
时间
色彩

赏析

这首《龟山晚眺》由清代诗人郑应球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晚景图。诗中以龟山的日色、竹杖行吟、晚风、清潭、老树、暮蝉等自然景象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深刻思考。首句“龟山日色冷长空”,以“冷”字形容日色,不仅突出了光线的柔和与清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龟山作为背景,赋予了画面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竹杖行吟醉晚风”一句,通过“竹杖”这一传统文人行旅的象征,以及“行吟”这一行为,生动地刻画了诗人漫步于山间,与自然对话的情境。晚风的“醉”字,既是对自然之美的陶醉,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诗句都从闲里得,物情好向静时穷”两句,揭示了诗人创作灵感的来源——在闲适与静谧中感悟生活,体味万物之情。这种思想境界,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追求心灵自由与自然和谐的传统美学观念。“清潭照影澄云白,老树雕霜坠叶红”描绘了龟山晚景的另一面:清澈的潭水映照出天空的云朵,显得格外洁白;老树在霜雪的雕琢下,落叶如火般鲜艳。这两句通过对比色彩的鲜明与和谐,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机。最后,“可是逢秋悲宋玉,暮蝉环噪蕊珠宫”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面对秋天的感慨。这里引用宋玉悲秋的故事,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同时,“暮蝉环噪蕊珠宫”一句,以蝉鸣渲染出一种凄美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整体而言,《龟山晚眺》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山水画卷,更是一首蕴含哲理、情感丰富的心灵之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郑应球

4首
性情耿介,崇尚气节。康熙六十年(1721)朱一贵起事,同党郭国祯强行召募,郑不从,夜晚携妻子遁逃而去。招募者遍寻不著,怒焚其屋,尽为灰烬。朱一贵事件平定后,巡抚张伯行荐举为孝廉方正,婉拒不赴。主掌县书院教席长达十馀年,有益地方文教甚多,年近八十而逝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阳春书院唐朱二侍御邀集
明·严嵩
阳春院里花仍发,不饮其如春色何。高台曲沼人能到,迟日浓烟景自多。犹怜绿水飞鸿雁,更著兰舟采芰荷。章郡升平异前日,时邀骢马一相过。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