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抒情
离别
送别
怀古
赞美
季节
秋天
动物
白雁

译文

岘山倚靠襄阳城,长江汉水浩荡长。
深山藏着卧龙居所,江水清澈斩蛟之地。
元凯的英勇事迹载入史册,昭明的文学选集闻名遐迩。
风流人物古今皆有,烟波江岛上思绪迷茫。
白雁傍晚穿越雪花,青林寒气中霜露凝结。
芦花盛开在孤戍的夜晚,柑橘香气飘满万家。
即将告别故乡,小舟漂泊无定。
百花亭景色悠长,一柱观直指苍穹。
依照习俗,荆南的官员任职,吏部郎持政公正。
今日相遇,你骑着五马,习家池畔应已醉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襄阳山水的美景,同时也是对友人皇甫曾游历襄阳山水的一种送别。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和对古今风流的追忆。“岘山枕襄阳”一句,以宏伟壮丽的岘山为背景,将襄阳置于其下,展现出襄阳城邑依山而建的雄姿。紧接着,“滔滔江汉长”则进一步描绘了连绵不断的江河与历史的悠长。“山深卧龙宅”和“水净斩蛟乡”两句,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龙与蛟,形象地表达了襄阳山川的灵动与神秘。这里的“卧龙”指的是传说中居住在深山之中的龙,而“斩蛟”则是指古人对水中恶兽的征服。“元凯春秋传,昭明文选堂”两句,提及了历史上的名士元凯和昭明太子李昞,他们各自有着对文学的贡献。这里通过他们的名字,强调了襄阳文化的底蕴和诗人对古代文人的敬仰。“风流满今古,烟岛思微茫”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襄阳山水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而且还承载着无尽的风雅精神。这里,“风流”指的是文化艺术上的流传和影响,而“烟岛”则是对襄阳湖光山色的描绘。接下来的几句:“白雁暮冲雪,青林寒带霜。芦花独戍晚,柑实万家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季节变换和襄阳之美。其中,“白雁”与“青林”是冬日景象的写照,而“芦花”则可能指的是秋末冬初的景色。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动静结合、冷暖并济的画面。“旧国欲兹别,轻舟眇未央。”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即将离去的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故土的留恋。这里,“旧国”指的是襄阳这块古老的土地,而“轻舟”则是友人离别时所乘坐的小船。最后几句:“百花亭漫漫,一柱观苍苍。按俗荆南牧,持衡吏部郎。”诗中提到了对故土风物的留恋,以及诗人对于朋友未来职位的期待与祝福。在这里,“百花亭”和“一柱观”都是实指襄阳山水间的建筑,而“按俗荆南牧”则是说诗人将继续从事诗歌创作,传承古今文学。整首诗通过对襄阳山水景色的描写,以及对友人的送别和祝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李颀

125首
李颀(690?—751?),字、号均不详,汉族,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诗以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