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边塞
咏物赞人
爱情
宽容

译文

楚王在章华台上设宴招待宾客,章华台上的美女擅长歌舞。
她们美丽的容颜相对而视,满堂宾客只能用眼神交流,无法言说。
蜡烛熄灭,美酒将尽,春夜微寒,罗衣半掩。
为了片刻欢乐,她们解开珠饰,宽衣解带,即使犯错,君王也会赦免。
在黑暗中,珠翠碰撞发出轻响,她们宁愿舍弃美貌,也不惜一切。
即使是青楼女子,谁能真正理解她们的牺牲?她们的确救了国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宴会上的豪华与温馨,诗人通过对章华台上美女的歌舞、玉颜艳艳以及宴席间的情景刻画,展现了当时贵族生活中的奢华和放纵。"满堂目成不得语"表达了一种看不够、听不厌的心情,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激动与欣赏。"红烛灭,芳酒阑"则描绘了宴会即将结束的氛围,而"罗衣半醉春夜寒"更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寂感。"绝缨解带一为欢,君王赦过不之罪"这两句透露出宴席上可能发生的一些私密交往,以及君主对此的宽容。"暗中珠翠鸣珊珊,宁爱贤,不爱色"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享乐的精神追求和品格修养,这也是诗歌中的高光点。最后两句"青娥买死谁能识,果却一军全社稷"则带有一定的哀婉与悲剧色彩,似乎在反思某种生命的消逝或牺牲,以及这背后的深远意义。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还透露出了一种对人生、爱情和权力关系的深刻洞察。

李颀

125首
李颀(690?—751?),字、号均不详,汉族,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诗以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猜您喜欢

古意
唐·孟郊
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上山复下山,踏草成古踪。徒言采蘼芜,十度一不逢。鉴独是明月,识志唯寒松。井桃始开花,一见悲万重。人颜不再春,桃色有再浓。捐.....
云中曲(其一)
明·黎民表
小袖红妆学内家,檀槽高拨走龙沙。将军只道边城乐,不见燕桃二月花。
寄衣曲
宋·许棐
芦花风紧雁飞飞,便寄边衣也是迟。妾把剪刀犹觉冷,况君披甲枕戈时。愿君百战图勋业,馘项歼嬴频献捷。博取貂蝉金印归,无负君王无负妾。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三)
南北朝·鲍照
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每怀旧乡野.....
更漏子·春晚
清·杜文澜
楝花残,梅雨逗。枝上老红吹瘦。寒欲尽,夜无聊。倚阑吹洞箫。芳思歇,怨蝴蝶。惆怅饯春时节。春有信,去仍还。征人长玉关。
羽猎曲(其一)
清·姚范
霜草寒枯万木凋,羽林三万击弓?。齐呼万岁车轮落,恰是君王箭中雕。
织女虫
宋·黄大受
灏气逼星河,佳期匝眼过。草间闻织急,天上想寒多。烛里颦挑锦,边头冷枕戈。终宵弄机杼,柰此月明何。
罗浮放歌
明末清初·屈大均
罗浮山上梅花村,花开大者如玉盘。我昔化为一蝴蝶,五彩绡衣花作餐。忽遇仙人萼绿华,相携共访葛洪家。凤凰楼倚扶桑树,琥珀杯流东海霞。我心皎皎如秋月,光映寒潭无可说。临风时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