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夜景
秋日月光
怀人思乡

译文

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长空澄碧如水,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夜已深,唯有明月洒着寒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夜的静谧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愁绪和不满的情感。"冰簟银床梦不成",这里的“冰簟”与“银床”,既是对月光下静谧环境的形象描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清冷和孤寂,以及未能实现的梦想。"碧天如水夜云轻"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空旷,天空如同清澈见底的碧水,而夜云轻盈,如细丝般飘动。这两句共创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宛在仙境的意境。"雁声远过潇湘去"中,“雁声”通常象征着秋天或离别之情,诗人通过听到的远去的大雁鸣叫,勾起了对遥远地方的向往,或许是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潇湘乃古代楚国之地,这里可能暗指诗人心中的某种乡愁或是精神上的流离失所。"十二楼中月自明",“十二楼”在这里可能不是实指,而是一种修辞手法,用来强调空间的宽广与深邃。夜晚的明月,自然而然地照亮了这空旷的楼宇,也映照出了诗人孤独的心境。整首诗通过对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不满,以及对于美好事物无法触及的无奈。温庭筠以其精致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意象构筑,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这首诗正体现了他在抒情小品方面的独到造诣。

温庭筠

393首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温庭筠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