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人
之
淮
南
淮
南
稍
觉
故
人
稀
,
几
度
拿
舟
愿
辄
违
。
王
粲
去
乡
应
有
恨
,
邴
原
避
地
岂
无
依
。
稻
迷
绛
国
鸿
初
下
,
酒
满
江
城
蟹
正
肥
。
想
见
临
风
重
回
首
,
芝
山
日
日
白
云
飞
。
地点
淮南
离别
送别
怀古
写景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黎廷瑞的《送人之淮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和对友人境遇的关怀。首句“淮南稍觉故人稀”描绘了淮南地区朋友渐渐减少的场景,流露出淡淡的离别之情。次句“几度拿舟愿辄违”则写出了友人多次想要乘舟离去的愿望未能如愿,暗示了行程的艰难和离别的不易。第三句“王粲去乡应有恨”借用了王粲离乡的典故,表达对友人远离家乡的同情与理解,暗示他可能也有着无奈和遗憾。第四句“邴原避地岂无依”又以邴原为典,表明友人在异地他乡也应有所依靠,但仍然透露出对友人孤独的担忧。第五、六两句“稻迷绛国鸿初下,酒满江城蟹正肥”通过描绘淮南地区的丰收景象和美食,为友人的行程增添了一丝安慰,同时也寓含了对相聚时光的怀念。最后两句“想见临风重回首,芝山日日白云飞”想象友人在离别后,每当风吹过,回首望去,芝山上的白云飘荡,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牵挂和祝福。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表达了离别的不舍,又寄托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黎廷瑞
295首
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