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抒情
人生哲理
离别
田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洪绶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选择。首句“远林非入山,不足以娱老”表达了诗人认为远离尘世喧嚣的深林才能真正让人心境宁静,适合养老。然而,他发现即使身处近处的山林,“此山非远林,山灵亦不好”,暗示这里的山灵似乎也不够清静。接着,诗人感慨“远林非我来,安得少烦恼”,表明他并非主动寻求这种偏远,而是因为现实中的烦恼使然。他希望在山中为自己建造一个简陋的小屋,“多结一龛草”,过上简单的生活。画面中出现了两个推车的孩子和一位背着书的老妇人,他们带着笔墨纸砚,前来向诗人学习,共同探讨学问。诗人欣喜于在这个环境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所喜老得朋”,尽管他并未预期自己能长久地保有这份安宁。最后,他提到为了躲避战乱而来到辽海边,这样的流离失所使得之前的理想显得微不足道,“避乱辽海东,此言何足道”。整首诗通过描绘卜居山中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寓含着浓厚的人生哲理和时代背景。

陈洪绶

16首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汉族。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死因说法不一。去世后,其画艺画技为后学所师承,堪称一代宗师,名作《九歌图》(含《屈子行吟图》)、《<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版刻传世,工诗善书,有《宝纶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