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
遇
乐
·
用
前
韵
呈
张
仲
宗
、
苏
粹
中
五
十
劳
生
,
紫
髯
霜
换
,
白
日
驹
过
。
闭
户
推
愁
,
缘
崖
避
俗
,
壁
角
团
蒲
坐
。
提
壶
人
至
,
竹
根
同
卧
,
醉
帽
尽
从
欹
堕
。
梦
惊
回
,
满
身
疏
影
,
露
滴
月
斜
云
破
。
无
人
自
酌
,
有
邀
皆
去
,
我
笑
两
翁
多
可
。
忍
冻
吟
诗
,
典
衣
沽
酒
,
二
子
应
嗤
我
。
两
忘
一
笑
,
调
同
今
古
,
谁
道
郢
歌
无
和
。
后
之
人
,
犹
今
视
昔
,
有
能
继
么
。
抒情
怀古
友情
写景
冬日
写山
醉态
节令无特定提及
无特定主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山林间的生活情景,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心境。开篇“五十劳生,紫髯霜换”两句表明岁月匆匆,时光易逝,诗人已是白发苍苔之年,但依然选择在自然中寻找宁静。接着“闭户推愁,缘崖避俗”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生活状态,他将忧愁推开,与世俗保持距离,选择与山崖为伴。“壁角团蒲坐”一句生动展示了诗人的闲适情态,在墙角处坐着,周围可能是野草丛生的景象。随后的“提壶人至,竹根同卧”则显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即使是来访之人,也能在竹根下共同休憩。“醉帽尽从欹堕”一句通过对酒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饮酒放纵自我的态度,而这种生活方式也体现了他对于世俗束缚的摒弃。梦醒之后,诗人感受到露水滴落在身上,这种自然界的清凉与个人的微醺形成鲜明对比。“无人自酌,有邀皆去,我笑两翁多可”则表达了诗人面对朋友相邀时的选择,他宁愿独自享受酒饮,也不愿意随波逐流,最后一笑了之。接下来的“忍冻吟诗,典衣沽酒,二子应嗤我”反映出即使在严寒中,诗人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追求,而这也获得了他人的赞许。“两忘一笑,调同今古,谁道郢歌无和”则是对自己隐居生活的肯定,他认为不论过去或现在,真挚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始终如一,不必纠结于世俗的评判。而最后,“后之人,犹今视昔,有能继么”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是否有人能够理解并继承自己这种生活态度的疑问。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他超越世俗、自在享乐的生活哲学。
李弥逊
779首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