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绛
唇
海
上
归
来
,
鬓
毛
枯
似
经
霜
草
。
薄
田
些
少
。
茅
屋
园
池
小
。
三
子
犁
锄
,
三
妇
供
萍
藻
。
村
居
好
。
兔
园
遗
稿
。
是
我
传
家
宝
。
田园
写人
传家宝
赏析
这首元末明初的词《点绛唇》由谢应芳所作,描绘了主人公从海上归来的场景。"鬓毛枯似经霜草"形象地刻画出他历经沧桑后的外貌变化,暗示了海上的艰辛生活。"薄田些少,茅屋园池小"进一步展现了他生活的简朴和田园生活的清贫。接下来的"三子犁锄,三妇供萍藻"描绘了一家人辛勤劳作的景象,体现出农村生活的质朴与和谐。词的结尾"村居好,兔园遗稿。是我传家宝"表达了主人公对朴素生活的满足和对自己家族传统的珍视,视那些耕读传家的典籍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整体上,这首词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渔夫归乡后的生活画面,流露出对平淡而充实生活的深深热爱。
谢应芳
273首
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猜您喜欢
安德山池宴集
隋末唐初·许敬宗
戚里欢娱地,园林瞩望新。山庭带芳杜,歌吹叶阳春。台榭疑巫峡,荷蕖似洛滨。风花萦少女,虹梁聚美人。宴游穷至乐,谈笑毕良辰。独叹高阳晚,归路不知津。
宿荣昌县田家书所见
明·程本立
田家无桑蚕不育,寒机不奈蛩声促。阳坡种得木棉花,雨晴雪点秋云绿。小姑大妇不梳妆,日日探花如采桑。青裙短短赤双脚,素手掺掺花满筐。归来闭门月昏黑,燃薪代烛光照室。姑摇纺车妇.....
阮郎归·杨彦明寿日筹堂之甥
金末元初·李俊民
年来宅相有谁承。人誇似舅甥。带牛佩犊尽春耕。菟裘了一生。闲事业,寄丹青。笔端如有神。试看自写镜中真。老人南极星。
次新邑钱宰黄丞韵
宋·吕声之
一邑何期获二贤,花开满县总翩翩。赋诗各出新机锦,裕国还饶内府钱。槐竹两行公事办,丝桐三弄政声传。作成和气农家好,多稼如云咏大田。
蔡岙食藕
宋末元初·戴表元
地逢平处亦萦回,不是逃兵底肯来。坡上一祠犹姓蔡,山前当路尽通台。高岩童去收桐子,邻县人过问藕栽。忽见深衣老儒者,清时不信少遗材。
赠郑山人
唐·皇甫冉
白首沧洲客,陶然得此生。庞公采药去,莱氏与妻行。乍见还州里,全非隐姓名。枉帆临海峤,贳酒秣陵城。伐木吴山晓,持竿越水清。家人恣贫贱,物外任衰荣。忽尔辞林壑,高歌至上京。避.....
题吴秋潭隐居图
宋·许棐
到处有茅堪盖屋,谁家迁槿不成篱。秋潭何事经营晚,应是无人会买诗。
定海四首(其三)
宋·陈造
穫稻来硗埆,开篘荐碧香。地偏皆斥卤,汲井得甘芳。漫仕今千室,前人陋一乡。民安吾亦饱,相乐亦相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