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廿
赞美
传赞
赞颂
赞德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对司徒林忠宣公的赞美之作。诗中描绘了林公的高尚品德与卓越功绩,从他的出身、性格、官职经历到最终的道德风范,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诗开篇即点明林公的地理位置和身份,五岭之南、百粤之东,暗示其出生地的地理特色,同时“卓生伟人”、“林左司农”则直接点明了林公的非凡之处。接着,“谦卑以牧,允出自中”赞扬了林公的谦逊品质和内心的真诚。“直大而方,即赋乃躬”则描述了林公的正直和担当精神。通过“脩髯广额,曰貌有颙”这样的外貌描写,进一步展现了林公的威严与庄重。诗中还提到了林公的官职经历,如“两仕为令,乐只何融”,表现了他在地方治理上的才能和乐于为民服务的态度。面对各种挑战,“四垣既历,正色何恭”,体现了他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与从容。在长达二十年的居家生活中,“廿载家食,敦睦何雍”,展现了林公的家庭和谐与邻里和睦的精神。尽管经历了三次职位变动,但“形虽三变,道本无穷”,强调了林公坚守道德原则不变的品质。最后,诗中以“潜见飞跃,公其犹龙”总结了林公的道德风范,将其比作深藏不露的龙,一旦显现,便能带来深远的影响。在官场中,林公与六卿一同工作,“寅协载同”,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因其“帝嘉乃德,老成直忠”。晚年回归自然,“归真反朴,急流维风”,展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对林公一生事迹的回顾,高度赞扬了他的品德、智慧和对社会的贡献,表达了对林公的深深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林公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同时也传递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郭之奇

1872首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贺李鸿章六十寿联
清·郭柏荫
为四海苍生,祝南极寿星不老;有六旬莱子,知北堂爱日方长。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集字联
清·何绍基
指麾文府才思盛;冠冕人伦道德尊。
高宗皇帝挽词(其三)
宋·韩彦质
八秩归希有,三灵感具衣。鼎湖龙已远,汾水雁空飞。羽卫愁无色,风云惨不晖。惟馀功与德,千古叹巍巍。
诞第二孙再用韵(其一)
明·严嵩
又传熊梦符新兆,更藉犀钱续旧欢。身事总知堪付子,老年因叹未休官。棠留锦水祥源远,桃熟丹丘福果完。为谢少陵歌抱送,新诗都下尽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