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鹿
写景
秋景
咏物
动物
地点
明远楼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通过鹤鸣秋楼、遵鸿渚、鹿呦、云路、嵩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中的“明远楼”作为核心场景,不仅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也寓意着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与和谐生活的向往。“楼上鹤鸣秋”,开篇即以鹤鸣渲染出一种清幽而肃穆的氛围,鹤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来寄托高洁情操和超凡脱俗之志的意象,这里的“秋”字则增添了几分季节的更迭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何日遵鸿渚,先时引鹿呦”,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自然、追寻心灵净土的渴望。鸿渚象征着广阔的天地,鹿呦则是对和谐共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既展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寄托了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憧憬。“在阴縻爵见,闻野向皋浮”,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界的亲近与敬畏之情。“在阴”、“闻野”分别描绘了阴凉处的静谧与野外的广阔,而“縻爵见”、“向皋浮”则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捕捉与深刻体会。“云路从朝翼,嵩河特近游”,最后两句将视角拉回现实,通过“云路”与“嵩河”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云路象征着追求与梦想,嵩河则代表了具体的行动与实践。这两句诗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也是对个人成长与追求的反思,强调了理想与行动并重的重要性。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由、和谐与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郭之奇

1872首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您喜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竹鹤图为医士仵思道题
明·管讷
此君风致极萧闲,合与胎仙共一班。千岁影迷苍雪里,九皋声在绿云间。平安莫谩传书去,径造休教报客还。挂向芝房无点俗,长年相对悦清颜。
雪中登楼望湖上诸作(其七)
明·刘泰
白战诗成砚己冰,案头饥鼠乱窥灯。支离瘦影跏趺坐,好是人间戴发僧。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