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汉
十
二
帝
秦
嬴
鹿
失
楚
骓
已
,
乃
公
马
上
空
相
侈
。
威
加
海
内
悲
故
乡
,
四
皓
不
来
将
易
子
。
左
袒
终
归
侧
室
儿
,
右
相
安
刘
功
孰
比
。
天
为
一
代
启
仁
君
,
景
残
武
纵
叨
馀
美
。
少
子
曾
孙
繇
博
陆
,
昭
明
宣
核
安
遐
迩
。
杂
霸
贻
谋
初
乱
家
,
元
成
以
下
安
足
齿
。
岂
知
伏
莽
在
新
都
,
漫
愁
飞
燕
为
祸
始
。
麒
麟
罢
禅
金
縢
作
,
著
石
丹
书
符
命
起
。
卯
金
孺
子
辞
未
央
,
新
室
文
母
空
投
玺
。
白
水
真
人
弗
绛
衣
,
铜
匮
新
皇
何
日
止
。
历史
咏史
帝王赞颂
朝代更替
政治隐喻
赏析
此诗以历史视角审视西汉十二帝,从秦末乱世中刘邦崛起,至汉室衰微,描绘了帝王更迭与权力的更替。开篇“秦嬴鹿失楚骓已”,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乱世中英雄逐鹿的情景,接着“乃公马上空相侈”点出刘邦虽得天下,却也难免空有虚名的感慨。随后“威加海内悲故乡”则表达了对刘邦功业与思乡之情的复杂情感。“四皓不来将易子”暗示了刘邦晚年面对太子问题的困扰,“左袒终归侧室儿,右相安刘功孰比”对比了太子与辅臣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接下来“天为一代启仁君,景残武纵叨馀美”表达了对汉文帝的赞誉,认为他开启了仁政的时代,尽管武帝时期有所放纵,但仍有其余韵之美。“少子曾孙繇博陆,昭明宣核安遐迩”赞美了汉景帝和汉武帝之后的继承者,强调了他们对国家的贡献。“杂霸贻谋初乱家,元成以下安足齿”则对西汉前期的混乱局面表示遗憾,对后期的稳定表示肯定。最后“岂知伏莽在新都,漫愁飞燕为祸始”、“麒麟罢禅金縢作,著石丹书符命起”、“卯金孺子辞未央,新室文母空投玺”、“白水真人弗绛衣,铜匮新皇何日止”等句,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西汉末期的动荡与权力更迭,以及对未来的担忧。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汉十二帝及其时代背景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权力的更替,同时也蕴含了对仁政、稳定与权力斗争的深刻思考。
郭之奇
1872首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您喜欢
读史偶成
清·边浴礼
西京人物易消磨,虚设贤良孝弟科。误尽宣元两朝事,鼠奸难去虱臣多。
折杨柳行
汉·两汉乐府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璧马祸及虢,二国俱全墟。三.....
咏史·毌丘俭
宋末元初·陈普
十万强兵无一人,义师翻得叛臣名。奇功一夜归人手,空使文鸯待到明。
历代诗(其十二)东晋
宋·杨简
夷狄陷河洛,元帝南渡江。宣帝之曾孙,立号都建康。明成康与穆,哀废最堪伤。简文武安后,桓玄暂称王。卒闻恭帝世,逊位宋武皇。两晋十五主,二百年而亡。
感事(其四)
清·顾炎武
尚录文侯命,深虞雒邑东。千秋悬国耻,一旦表军功。蹋鞠追名将,乘轩比上公。君王多倚托,先与赋彤弓。
咏史·赧王
宋末元初·陈普
世历绵延四百秋,死蚿枯竹附诸侯。末年隆准生丰沛,谁道嬴秦是继周。
历代诗(其七)西汉
宋·杨简
西汉十二君,高惠吕后文。景帝传于武,遂及昭宣元。成哀平帝后,王莽乃为君。昌邑兼孺子,二人不足云。
历代诗(其十三)宋
宋·杨简
宋武是刘裕,传位从东晋。荥阳与文帝,遂传武帝骏。前废乃有明,后废乃立顺。八主六十年,萧齐因继运。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