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
历史
抒情
哲理
咏史
写人
写秦朝
赞颂皇帝
批判

赏析

这首诗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描绘了从周朝衰落至秦统一六国这一历史阶段的复杂变迁。诗人郭之奇以“秦及六国”为题,通过“礼乐征伐诸侯出,流极终成无道天”开篇,揭示了周朝末期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的局面,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接着,“尊攘虽闻齐小白,虚名大抵自东迁”两句,对比了春秋时期齐桓公的霸业与东迁后的形势变化,暗示了权力中心的转移和历史的不可逆性。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历史的进程,如“召陵不问荆淫号,葵丘五禁亦徒然”,指出即使有如召陵之盟这样的尝试,也无法阻止荆楚的侵犯和五禁的徒劳。“威烈始成三叛国,洋洋东海遂为田”描绘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壮举,同时也暗含了对秦朝暴政的批判。诗人通过“山东弛约南风弱,泗上群飞函谷烟”等句,展现了秦朝对东方的控制和对南方的威胁,以及由此引发的动荡。“须臾已见六王毕,接瞬安知嬴吕旋”表达了对历史快速更迭的感慨,而“振古乾坤方一变,德功皇帝岂其然”则提出了对秦朝统治道德与功绩的质疑。最后,“八字从兹为郡邑,名封自此绝蝉联。赭山燔石威弥炽,灭古坑儒祸日延”等句,深刻揭示了秦朝的极端措施,如焚书坑儒,对文化与知识的毁灭性打击。“博浪一椎凶未戢,凉车一石臭初传”则提到了反抗秦朝暴政的英雄事迹,如张良刺杀秦始皇未果和刘邦的崛起。诗人以“当时倘就燕丹策,祖龙何必俟今年”结尾,表达了对历史转折点的思考,即如果当时采纳了燕丹的策略,历史的走向是否会有所不同。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也蕴含了对权力、道德、文化等多重主题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郭之奇

1872首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您喜欢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
折杨柳行
汉·两汉乐府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璧马祸及虢,二国俱全墟。三.....
吴江三忠祠(其二)
明·唐顺之
墓槚几经秋,兴亡一镯楼。死应为厉鬼,生肯共金酋。吴越车书混,江淮战伐休。幸逢全盛世,此地弄扁舟。
过荒村四绝(其三)
明·张家玉
野冢蓬丘指顾中,青山断送几英雄。卧龙跃马今何在,博得浮名总是空。
升仙桥
唐·汪遵
题桥贵欲露先诚,此日人皆笑率情。应讶临邛沽酒客,逢时还作汉公卿。
遗庵任丘张君寿七十太史李宗易令岳也恳予作寿诗二十韵
明·湛若水
丈人河上秀,蓟子朔方英。素履终全节,金天独孕精。留侯无事汉,仲蔚不居城。入粟都随例,褒官自当荣。寿筵开赤县,真箓授神京。福地通玄极,神仙接岛瀛。东床分玉液,北斗下金茎。燮.....
林子中以诗寄文与可及余,与可既殁,追和其韵
宋·苏轼
斯人所甚厌,投畀每不受。欲其少须臾,夺去惟恐后。云谁尸此职,无乃亦假守。赋才有巨细,无异斛与斗。胡不安其分,但听物所诱。时来各飞动,意合无妍丑。坐令鸡栖车,长载朱伯厚。平.....
感事(其四)
清·顾炎武
尚录文侯命,深虞雒邑东。千秋悬国耻,一旦表军功。蹋鞠追名将,乘轩比上公。君王多倚托,先与赋彤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