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绿
西
西
山水抒情
怀古抒情
秋天写景
咏物怀古
写景怀古
励志

赏析

这首《水调歌头·其三》是宋代词人袁去华的作品,以写景抒怀为主,展现了词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开篇“天下最奇处,绿水照朱楼”描绘了一幅奇特的画面,绿水中倒映着朱红色的楼阁,富有诗意和画面感。接着,“三高仙去,白头千古想风流”暗指古代三位高士的传说,表达了词人对高尚品格的仰慕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接下来的几句,词人通过“跨海晴虹垂饮,极目沧波无际,落日去渔舟”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色,寓言自己曾经的豪情壮志。“苹末西风起,橘柚洞庭秋”则转而描绘秋意,暗示了词人如今的境遇和心境,由壮志转向了淡泊。下片回忆过去,感叹如今在京城的漂泊与困顿,“而今憔悴长安,客里叹淹留”,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沧桑。最后,“回首洪崖西畔,随分生涯可老,卒岁不知愁”表达了词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希望能过上平淡安宁的生活,不再为世事烦恼。“做个终焉计,谁羡五湖游”更是直接表达了这种归隐的决心,不羡慕他人江湖漂泊,只求内心的宁静。总的来说,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去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词人的人生哲学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袁去华

94首
袁去华,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存词90余首生卒年均,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存词90余首

猜您喜欢

临潼怀古
明·林廷玉
骊山之水温且清,朝元阁上空月明。玉环化作马嵬草,碧树萧萧猿夜声。朝代兴亡容易变,今人不见古人面。疏林落落挂斜晖,金井梧桐秋几片。
同李伯承比部夜过况吉夫膳部得真字
明·宗臣
陌上鸣珂散紫宸,相逢意气转相亲。清尊细菊堪销夜,走马传书易隔旬。九月衣裳同在客,千江烽燧远愁人。凭君莫洒忧时泪,无数秋风白发新。
满江红
元·冯尊师
寒暑相催,俄然又秋传□信。惊往事几番成败,百年如瞬。轩冕未酬黄卷志,琴书早赋青山隐。占五湖烟月乐希夷,无盈损。人间事,多愁恨。方外趣,别风韵。这瀛洲宁美,玉堂金印。徇物情.....
秋风(其一)
明·陈邦彦
剧饮经时暑未消,疏林深夜送刁调。来从塞上疑羌管,听入钱塘误海潮。千里莼鲈吴客梦,百畦兰蕙楚魂招。群芳莫漫悲摇落,要遣人间识后凋。
秋怀二首(其二)
元·吴师道
忽忽意不怿,独步登高丘。群山纷纠蟠,前当大河流。八月草木凋,万里风云愁。寒晶荡白日,孤鸿去悠悠。鸿飞不可极,其下禹九州。古来英雄士,百战横戈矛。念我当壮年,弗获兹地游。岂.....
元美访我百花洲上夜集四首(其一)
明·宗臣
君来何节钺,秋到正江湖。斗窒群星聚,天门二曜孤。古人穷抱玉,吾道忌投珠。岁晚鱼龙寂,临流未可呼。
南昌军幕感怀(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杨圻
一夜章江枫叶红,江关张翰卧西风。秋来病骨山争瘦,乱后禅心道未穷。留我儿孙无担石,逼人婚嫁杀英雄。仲宣意气消磨尽,尚识琅琊一孔融。
宴江检详
宋·牟子才
神螺卷雨入田畴,留得公堂一片秋。天上已催郎署去,人间难挽使华留。莫嫌仲举题舆晚,犹及东坡秉烛游。易在虎皮公在坐,试开宝箧为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