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
绿
写景
秋天
山水
抒情
赞美
写花
菊花
佳节
秋节
情感
思乡
怀古

赏析

这首宋词《南柯子/南歌子》是袁去华所作,描绘了秋天傍晚的景象。"秋晚霜初肃",寥寥五字便勾勒出秋夜的清凉与肃杀,霜降已至,万物开始收敛生机。"江寒雾未收"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寂,江面上的薄雾尚未散去,更添了几分迷蒙和凄清。"西风吹老白蘋洲",通过"西风"和"白蘋洲"的意象,展现了季节的变换和时光的流转,白蘋洲在秋风中显得更加苍老,寓示着岁月的无情。接下来的"长笛一声、谁在水边楼",以悠扬的笛声和未知的吹笛人,增添了画面的孤独与诗意,引发读者的遐想。"带绿枨新破,真醇酒旋篘",诗人借酒表达情感,新酿的美酒让人感受到生活的醇厚与惬意,然而"簪花莫怪老人羞"一句,却透露出词人对年华老去的自嘲,虽然有人劝他簪花,但他却以自己年纪大为由婉拒,流露出一种洒脱又略带伤感的幽默。最后,"直是黄花、羞上老人头"以菊花自比,菊花虽美,但面对衰老,也难免有几分羞涩,这既是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的哲思。整首词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岁月的独特感悟。

袁去华

94首
袁去华,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存词90余首生卒年均,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存词90余首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