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英
台
近
二
首
(
其
二
)
画
船
归
,
瑶
笛
断
,
泪
眼
碧
波
冻
。
今
岁
天
涯
,
赚
尽
燕
莺
梦
。
有
谁
扶
醉
湖
南
,
玉
钩
斜
路
,
只
肠
断
。
夕
阳
相
送
。
倩
痕
重
。
任
他
芳
草
横
陈
,
屐
边
忍
轻
弄
。
怕
有
离
魂
,
尚
恋
栈
香
冢
。
只
恐
留
得
愁
恨
,
东
风
多
事
,
又
吹
出
、
情
苗
根
种
。
离别
送别
情感
闺怨
秋节
春日离别
哀歌
抒情
赏析
这首《祝英台近》是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一幅离别之景,充满了哀愁与不舍。“画船归,瑶笛断”,开篇即渲染了离别的氛围,画船缓缓归来,瑶笛声断,预示着离别的时刻已至。“泪眼碧波冻”一句,以泪眼映照碧波,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眼中含泪,心如冰冻的情状,将离别之痛表现得淋漓尽致。“今岁天涯,赚尽燕莺梦”,点明了离别的时间和地点,天涯海角,燕莺的梦被这场离别所赚尽,暗示了主人公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有谁扶醉湖南,玉钩斜路,只肠断”,进一步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湖南玉钩斜路上,主人公醉倒,只有内心痛苦不已,表达了离别之痛深入骨髓。“夕阳相送。倩痕重”,夕阳西下,为离别增添了一抹凄凉的色彩,倩影重叠,更增离愁别绪。“任他芳草横陈,屐边忍轻弄”,即使眼前是繁茂的芳草,主人公也难以轻快地行走,表达了内心的沉重与挣扎。“怕有离魂,尚恋栈香冢”,担心离别后魂魄仍会眷恋于栈香冢旁,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不舍。“只恐留得愁恨,东风多事,又吹出、情苗根种”,最后,诗人担忧离别后的愁恨如同东风一般,再次催生出新的情感,暗示了离别后情感的延续与复杂。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之痛,情感深沉而哀婉,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主题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
李慈铭
325首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荅寄元美
明·李攀龙
飞书苕水报王孙,杯厎黄河似酒浑。已让五湖相代长,敢临中岳自言尊。人无西子堪同载,客有如姬不负恩。萧索三馀回王气,风尘非复古夷门。
集孙子长草堂得园字
明·沈鍊
易遇双文玉,难逢一笑言。所嗟人似月,千里共黄昏。酌酒依金谷,题诗拟兔园。深欢不能别,翻觉重销魂。
孤鸾·闺忆
清·佟世南
孤鸾惊见。叹黛妒愁眉,粉悲瘦面。凝立墙头,分付一年春怨。懊恨东君相促,把韶华、尽归莺燕。况复轻帆别后,有许多肠断。更那堪芳信天涯远。纵梦到江南,一霎还转。淮水春来涨,抵相.....
送友人边游
唐·黄滔
衔杯国门外,分手见残阳。何日还南越,今朝往北荒。砂城经雨坏,虏骑入秋狂。亲咏关山月,归吟鬓的霜。
恻恻吟(其四十一)
明·彭日贞
琴心永托伴閒居,远别犹勤一纸书。弹指转缘伤浅促,文君无望诔相如。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