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
莎
行
三
首
(
其
三
)
小
队
清
游
,
凤
城
西
近
,
古
松
凉
合
禅
关
静
。
院
深
日
午
不
逢
人
,
画
幡
风
过
花
间
磬
。
相
约
携
尊
,
偏
耽
薄
病
,
料
应
裙
屐
穿
香
径
。
翠
帘
刚
对
绿
阴
开
,
扇
光
轻
渡
西
山
影
。
写景
抒情
夏景
院落
扇光
西山影
绿阴
夏日景物
场景
友情或同伴相约
城市游览
赏析
这首《踏莎行》是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夏日午后景象。诗中以“小队清游”开篇,点明了游赏的轻松愉悦氛围,随后将地点定位在“凤城西近”的一处古松环绕的禅关,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意境。“院深日午不逢人,画幡风过花间磬”,这两句细腻地描绘了禅院内的寂静与和谐。午后的阳光透过深邃的院落,使得整个空间显得格外宁静,只有微风吹动画幡的声音和远处花间传来的磬声,打破了这份静谧,增添了几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接下来,“相约携尊,偏耽薄病,料应裙屐穿香径”,诗人通过想象与友人一同出游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即使身体稍感不适(“偏耽薄病”),也愿意与朋友共享这难得的时光,穿过弥漫着香气的小径,享受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美好。最后,“翠帘刚对绿阴开,扇光轻渡西山影”,这两句以生动的细节收尾,展现了夏日午后的一抹清凉与宁静。翠绿的帘幕轻轻拉开,迎接的是满眼的绿荫,而轻摇的扇子则在微风中轻轻划过,投下西山的倒影,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整体而言,这首《踏莎行》通过对夏日午后禅院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李慈铭
325首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