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廿
离别
悼亡
战争
亲情
抒情
思乡
忧民
母爱

赏析

这首《贺新郎》是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乱年代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诗中通过“慈亦穷民耳”开篇,直接点明了主题——对底层人民在战乱中的悲惨境遇的同情与关注。“廿年琮、孤儿寡母,艰难生计”,短短几句话,便勾勒出战乱中孤儿寡母艰难度日的场景,生活之苦,令人动容。“旧产池阳都割尽,乞食凄凉京邸”,进一步描述了战乱导致的财产损失和流离失所,以及在京城乞讨的凄凉景象。“更恸绝、横流乡里”,表达了对家乡沦陷、亲人离散的深切哀痛。“宗族千人家八口,尽苍黄、乞命干戈里”,将战乱对整个家族的影响展现得淋漓尽致,家破人亡,生灵涂炭。“与君己丑生同岁”,诗人在此处与读者分享了个人经历,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情感共鸣。“数衣冠、崔庐中表,旧家门第”,回忆往昔的荣华与现在的落魄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诗歌的悲剧色彩。“等是飘零伤乱客,说甚成名难易”,表达了对战乱中普通人命运的感慨,无论过去如何辉煌,现在都只能是颠沛流离的逃难者。“只肠断、今朝分袂”,直抒胸臆,表达对即将分别的不舍与痛苦。“泥首马前无别语,但思亲、泪血烦归寄”,在战乱中,即使面对敌人,也只剩下对亲人的思念,无法诉说的痛苦只能寄托于归途。最后,“生死托,君行矣”,既是对友人的勉励,也是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深刻揭示了战乱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深重苦难,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深切的人文关怀。

李慈铭

325首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猜您喜欢

述怀一首
唐·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慜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
还都道中诗三首(其三)
南北朝·鲍照
久宦迷远川,川广每多惧。薄止闾边亭,关历险程路。霮䨴冥寓岫,濛昧江上雾。时凉籁争吹,流荐浪奔趣。恻焉增愁起,搔首东南顾。茫然荒野中,举目皆凛素。回风扬江泌,寒□栖动树。太.....
恻恻吟(其四十一)
明·彭日贞
琴心永托伴閒居,远别犹勤一纸书。弹指转缘伤浅促,文君无望诔相如。
后醉中放歌五章(其二)
明·胡应麟
君不见阮嗣宗,竹林白眼天朦胧。君不见陶元亮,破帽东篱漉家酿。五斗何如归去来,长啸垆头兴逾王。谢公双屐嵇公琴,明哲胡为异霄壤。步兵臧否吾所师,柴桑三径嗟无资。当时一官不自保.....
绍古辞七首(其二)
南北朝·鲍照
昔与君别时,蚕妾初献丝。何言年月驶,寒衣已捣治。绦绣多废乱,篇帛久尘缁。离心壮为剧,飞念如悬旗。石席我不爽,德音君勿欺。
为潘文则作思亲诗
魏晋·王粲
穆穆显妣,德音徽止。思齐先姑,志侔姜姒。躬此劳瘁,鞠予小子。小子之生,遭世罔宁。烈考勤时,从之于征。奄遘不造,殷忧是婴。咨于靡及,退守祧祊。五服荒离,四国分争。祸难斯逼,.....
母忌
宋·许棐
一别音容岁几更,纸灰飞尽泪犹倾。最怜春雨相将足,绵上有田谁共耕。
孟徵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次韵(其二)
清·丘逢甲
楼台高占好林峦,曾写春愁此倚栏。云物与时同变换,文章有泪下孤寒。百年人事悲丝染,四海风尘把剑看。休被故山猿鹤笑,罗浮归访葛洪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