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初
夏
雨
中
撇
然
春
去
浃
旬
馀
,
积
雨
乘
阴
气
节
殊
。
旷
野
石
泉
飞
白
练
,
虚
庭
檐
溜
激
明
珠
。
茧
因
寒
晚
群
情
病
,
麦
候
晴
收
万
室
须
。
空
解
登
楼
伺
云
色
,
爱
民
拙
令
愧
偷
儒
。
写景
抒情
节气
写雨
田园
怀古
情感
爱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雨水绵绵,天气阴沉,自然景色与农事活动交织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水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首联“撇然春去浃旬馀,积雨乘阴气节殊”点明了时间背景,春日已逝,雨水连绵,气候与季节特征发生了变化。这里通过“撇然”、“浃旬馀”、“积雨”、“乘阴”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雨水不断、天气阴沉的景象。颔联“旷野石泉飞白练,虚庭檐溜激明珠”进一步描绘了雨水中的自然景观。旷野上的泉水如同白色的绸带般流淌,庭院中的屋檐滴水则如明珠般闪烁,形象地展示了雨水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颈联“茧因寒晚群情病,麦候晴收万室须”转而关注农业活动。寒晚影响了蚕茧的生长,使得农民担忧;而期待晴天收获小麦,反映了农民对天气的依赖与期盼。尾联“空解登楼伺云色,爱民拙令愧偷儒”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心与自省。虽然自己能够观察天气变化,但面对百姓的疾苦,却感到自己的能力有限,内心充满愧疚。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初夏雨季的自然景观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怀和自我反省的精神。
韦骧
1176首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