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鹿
姿
抒情
田园
写景
秋节
怀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纲在秋日里隐居生活的情景,充满了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意境。首句“取饭遣化人,散花有天女”,以化人取饭、天女散花的场景开篇,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暗示诗人与世俗的疏离,以及对神秘、美好的向往。接着,“维摩一方丈,安用室百堵”运用对比手法,将维摩诘的简陋小屋与世俗的豪华大宅进行对比,强调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漠,更倾向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况我麋鹿姿,本非冠冕伍”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个性与追求,他自比为自由自在的麋鹿,不愿与权贵阶层为伍,表达了对自由与独立人格的坚持。“脱身归梁溪,蓑笠钓烟雨”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在烟雨中垂钓,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结交有风月,扫念无寒暑”则点明了诗人的社交方式和心境状态,与风月为伴,心灵不受季节更替的影响,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最后,“巨盗傥削平,此志良自许”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动荡的忧虑,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内心的坚定,即使面对巨大的社会变革,也坚守自己的理想和志向。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李纲在秋日里隐居生活中的独特情感和哲学思考,表达了对自由、自然、超脱世俗的向往与追求。

李纲

1653首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