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写景抒情
怀古离别
表达感谢
季节
动物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在离开长沙时所作,名为《初去长沙有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长沙百姓深厚情感的感激与不舍,以及对自己能力有限的自谦。首联“恭承嘉惠半年馀,千里宣风愧术疏”描绘了诗人受长沙百姓厚待的情景,感慨自己虽尽力传播教化之风,但因才疏学浅而深感惭愧。这里既有对百姓善意的感激,也有对自己能力的谦逊。颔联“岂有恩威思将士,漫劳稚耋拥轮舆”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将士和老幼的关怀。他以反问的方式表达,难道只有通过恩威并施才能让将士们心悦诚服吗?这句流露出诗人希望以更温和、更有效的方式治理地方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对老幼百姓的深切关怀。颈联“鱼归江海身方适,鸟出樊笼意已舒”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回归自然的鱼和鸟,表达了诗人离开长沙后内心的轻松与自由。鱼归江海、鸟出樊笼,象征着摆脱束缚、重获自由的状态,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尾联“多谢吏民相眷恋,使君此去欲悬车”则是对长沙官民的深情告别。诗人感谢他们对自己的眷恋之情,并表示自己即将辞官而去,如同古人悬车以示退休之意。这一句既是对长沙官民情感的回应,也是对自己未来生活态度的一种暗示,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向往宁静生活的哲学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既展现了诗人对长沙百姓深厚情感的感激,也反映了其对自己能力的谦逊和对未来生活的淡泊态度,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李纲

1653首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