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韵
李
似
宗
见
示
小
圃
之
作
二
首
(
其
一
)
山
林
自
与
性
相
宜
,
卜
筑
何
须
物
物
奇
。
旋
剪
荆
榛
开
小
径
,
自
移
松
菊
趁
佳
时
。
云
生
北
岭
难
持
寄
,
月
出
东
山
有
所
思
。
岁
晚
庞
翁
更
多
病
,
携
家
真
赴
鹿
门
期
。
写景
田园
咏物
抒情
节气和秋节
情感和思乡
赞颂
山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林中建造居所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性的和谐之美。诗人以“山林自与性相宜”开篇,点明了隐居生活的本质在于与自然的契合,无需过分追求物质的奢华。接下来,“卜筑何须物物奇”一句,表达了对简单朴素生活的推崇,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装饰,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旋剪荆榛开小径,自移松菊趁佳时”,生动地展现了隐士亲自劳作,开辟道路,种植松树和菊花,享受自然之美的过程。这不仅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时间的把握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云生北岭难持寄,月出东山有所思”,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云雾缭绕的山岭和月光洒满的东山,既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诗人思绪的寄托。最后,“岁晚庞翁更多病,携家真赴鹿门期”,借用了庞德公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虽年老多病,但仍决心与家人一同前往鹿门山隐居的心愿。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理想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李纲
1653首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