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山水
秋天
抒情感
动物
夜晚的声音
寒冷天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行旅中的景象与感受,充满了深沉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首句“暮天来远色”,以“暮天”为背景,引入了远方的景色,营造出一种辽阔而深远的氛围。接着“行客尚贪行”,点明了行人的状态,他们仍在赶路,对旅途充满执着与坚持,这种精神在静谧的夜晚显得尤为突出。“棹急浪花碎,月高云缕轻”两句,通过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展现了行船在波涛中穿梭的情景。急行的船桨激起浪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悬的明月和轻柔的云丝,画面既生动又富有诗意。“巢乌栖更起,渔火暗还明”描绘了夜晚的另一番景象。乌鸦在巢中栖息,却又不时飞起,暗示着夜晚的宁静与不平静并存。渔火在暗处闪烁,既温暖又孤独,仿佛是旅途中唯一的光亮。最后,“独寝不成梦,夜寒闻雁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寒冷的感知。在寂静的夜晚,只有雁鸣声打破了这份寂静,也可能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呼唤与回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行旅中的复杂情感和自然景象,既有对旅途的执着,也有对孤独与寒冷的深刻体验,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美的细腻捕捉。

李纲

1653首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猜您喜欢

浪淘沙·舟行晚景
清·沈善宝
渔火两三星。烟水冥冥。一行新雁起遥汀。辛苦天涯缘底事,也学飘萍。何处唱珑玲。肠断声声。记曾好句赋湘灵。一样曲终人不见,江上峰青。
村中闲步
唐·刘得仁
闲共野人临野水,新秋高树挂清晖。不知尘里无穷事,白鸟双飞入翠微。
游王氏郭北山楼
明·宋登春
径草连村合,山楼带郭横。开尊招野客,倚树听流莺。露自花间滴,云从石上生。几回渔篴响,素月岭头明。
翠玉楼和胡端逸韵
宋·文天祥
客影鱼千里,年华柳十围。白云栖石密,黄鹄出烟微。江海秋风老,湖山晚日晖。郁孤台上望,野阔犊初肥。
送僧之庐山
元末明初·梵琦
简寂观中甜苦笋,归宗寺里淡咸齑。庐山面目分明露,衲子身心特地迷。秋到树头黄叶落,夜深峰顶白猿啼。参禅若也求玄妙,十万流沙更在西。
韩伯皋佥事移湖学讲堂时倪仲深作教韩为作堂记予因赋此诗
元·朱晞颜
春风采采宫芹香,宫前泮水涵晴光。鳞鳞瓦影落晴昼,鱼自在藻鸢自翔。盛时学士多俊造,两庑弦诵声琅琅。藏修游息俨有序,丹雘炫耀联宫墙。喧啾一扫众境寂,爽垲坐阅松柽凉。吴兴先生适.....
宝应即景
明·李胜原
宿鹭眠鸥水满田,败荷疏柳雨晴天。帘招村市谁家酒,风送帆樯何处船。隔岸数声牛背笛,斜阳一抹渡头烟。沧洲风景那须画,著我居閒乐事便。
游溪西寺
宋·华岳
寺觉重游好,僧期后会赊。青虫彫病叶,白鸟篆平沙。水瘦石生齿,山寒梅未花。功名今有待,且谒惠公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