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
局
吟
可
恨
名
存
实
已
除
,
兰
台
芸
阁
复
谁
居
?
豕
鱼
未
识
应
多
愧
,
尤
恐
在
人
成
蠹
书
。
读书
惜时
哲理
咏物
赏析
这首诗《入局吟》由唐代诗人詹敦仁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洞察。首句“可恨名存实已除”,表达了对过去辉煌而今却已消逝的遗憾之情。名存实除,意味着曾经的荣耀与辉煌已经不复存在,留下的是空洞的名声和回忆。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历史变迁、时代更迭的深刻反思。接着,“兰台芸阁复谁居?”一句将话题转向了知识与文化的传承。兰台芸阁,古代藏书之处,象征着知识的宝库。然而,在经历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后,这些珍贵的知识与文化是否还有人继续守护和传承呢?这一问,不仅关乎个人的命运,更是对整个社会文化传承状态的忧虑。“豕鱼未识应多愧”一句,以豕(猪)和鱼比喻无知与浅薄,表达了对未能真正理解知识与文化的惭愧之情。在知识的海洋中,如果连基本的辨别能力都没有,那么对于知识的追求和理解无疑是肤浅的。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警醒,也是对所有追求知识之人的提醒。最后,“尤恐在人成蠹书”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知识的潜在危害性。蠹书,指蛀蚀书籍的虫子,这里比喻知识如果不加正确引导和应用,可能会像蠹虫一样侵蚀人心,带来负面的影响。这句话警示人们,知识虽好,但必须正确使用,否则可能适得其反。综上所述,《入局吟》通过诗人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状的反思,展现了一位思想家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洞察和对人类未来的深沉忧虑。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自勉
宋·陆游
曩岁读隐书,妄意慕陶葛。芝房及乳石,日夜躬采掇。飞举固未能,死籍或可脱。那知事大谬,发齿将秃豁。神仙岂弃汝,正坐自迂阔。馀年尚努力,勿待烛见跋。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忆江渎池庐
清·顾印愚
藕根迸水青钱小,竹箨铿林绿襁斑。初夏池塘忘不得,乱书重叠对西山。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