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
兴
(
其
四
)
边
郡
荒
以
寂
,
土
风
清
且
敦
。
叛
夷
一
朝
集
,
守
兵
焉
复
存
。
叔
兄
何
慷
慨
,
辞
诀
堂
上
亲
。
竟
为
侍
中
血
,
宁
惭
温
序
魂
。
余
时
负
母
出
,
逾
垣
若
有
神
。
岂
知
质
孱
弱
,
忽
然
已
忘
身
。
全
家
赴
清
池
,
誓
不
为
瓦
全
。
提
携
出
重
险
,
祐
助
感
自
天
。
至
诚
岂
能
格
,
忠
义
固
所
安
。
安
得
惇
史
笔
,
垂
光
照
重
泉
。
写景
边塞
离别
送别
悼亡
战争
山水
抒情
边疆地域特色
赏析
这首清代严永华的《杂兴(其四)》描绘了一幅边疆战乱中的家庭悲剧。诗的前两句“边郡荒以寂,土风清且敦”展现了边地的荒凉与淳朴民风。接着,“叛夷一朝集,守兵焉复存”揭示了敌人的突袭和守军的溃败。诗人的情感转折点在于“叔兄何慷慨,辞诀堂上亲”,描述了叔兄英勇就义的情景,他的牺牲激发了家人同仇敌忾的决心。“竟为侍中血,宁惭温序魂”表达了对叔兄高尚节操的赞美,以及对忠诚传统的坚守。“余时负母出,逾垣若有神”写出了主人公背母逃离的紧张与神奇,体现了母子间的深情。“全家赴清池,誓不为瓦全”展现了家人的决绝,宁愿赴死也不愿苟活。随后,“提携出重险,祐助感自天”表达了对天意的感激,以及对生存的信念。最后两句“至诚岂能格,忠义固所安”强调了忠诚与义气的力量,即使无法改变命运,也心甘情愿承受。诗人希望后世能以史书记载这段忠烈事迹,使之光照千古:“安得惇史笔,垂光照重泉。”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清末边疆人民在逆境中的坚毅与忠诚。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