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
源
乃
歙
之
剧
邑
素
有
汤
鼎
之
谤
顷
治
此
郡
俾
邑
官
作
止
沸
之
亭
而
不
果
吾
宗
应
贤
下
车
而
风
俗
易
书
来
求
扁
因
为
赋
诗
琴
堂
少
值
烹
鲜
手
,
壮
县
空
遭
沸
鼎
名
。
止
火
绝
薪
俱
下
策
,
风
移
全
在
长
官
清
。
写景
抒情
哲理
赞颂
地点
婺源
手法
风移
官场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适所作,通过对婺源这一县邑的描绘,表达了对治理地方、改善民风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如何有效治理地方的独特见解。首句“琴堂少值烹鲜手”,以琴堂比喻治理地方的官员,暗示琴堂虽好,却缺少能烹饪佳肴的手艺,即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或人才。接着,“壮县空遭沸鼎名”则指出尽管婺源是一个重要的县邑,却因治理不当而蒙受恶名,如同大锅煮沸,名声不佳。“止火绝薪俱下策”,进一步强调了仅靠停止火源或断绝燃料(比喻治理手段)来解决问题并非长久之计,暗示单纯的禁令或制裁不是治理的根本之道。最后,“风移全在长官清”点明了改变风气的关键在于领导者的清正廉洁,只有领导者自身行为端正,才能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治理地方、改善社会风气的重要性,以及领导者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它不仅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于官员治理能力的重视,也体现了对于道德风尚建设的深刻思考。
洪适
934首
诗人、词人。初名造,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猜您喜欢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禅庭夜坐
明·陶益
寻幽养病惟依寺,心了身閒祇爱僧。幻界夜来窥色相,杳然空见佛前灯。
题东湖
宋·曾惇
三年领客醉东湖,欲去犹携竹里厨。谁解挽留狂太守,风荷十顷翠相扶。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
过灵隐寺至石人岭有怀钝丁借秋阁礼九莲观音之约
清·朱枫
花飞欲尽奈何春,赖此扶筇自在身。涧水有香松粉落,寺门无路蕨拳新。深林数笋频留步,远壑寻源屡问人。回首借秋高阁上,隔年尚滞九莲因。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康熙戊戌六月朔奉命册封琉球述怀三首(其一)
清·徐葆光
我生寡行役,敦敦守书案。少长太湖旁,临涯渺无岸。朅来京国游,涉江已三叹。浊流益奔驶,疑向银河乱。今将事澥东,宠命贲冗散。皇灵畼九垓,当险敢云惮。衔纶出区夏,邮签浩难算。八.....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