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昼
登
南
楼
客
思
凭
高
一
倚
楼
,
青
山
指
点
见
芳
洲
。
三
江
瘴
雾
长
连
夏
,
六
月
凉
风
已
觉
秋
。
忆
往
未
须
怜
楚
璞
,
兴
来
犹
自
拭
吴
钩
。
停
眸
且
为
苍
生
喜
,
预
睹
西
成
万
宝
收
。
写景
地点
夏
怀古
抒情
山水
自然
凉风
历史
楚璞
民生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郭棐的《夏昼登南楼》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人在夏日午后登楼远眺,借景抒情,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刻的人生思考。首联“客思凭高一倚楼,青山指点见芳洲”描绘了诗人独自倚楼远望的情景,青山环绕,芳洲隐约可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独的氛围。这里的“青山”不仅指自然之景,也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而“芳洲”则寓意着美好与希望。颔联“三江瘴雾长连夏,六月凉风已觉秋”运用对比手法,将夏季的闷热与秋季的凉爽进行对比,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三江瘴雾的描写,既体现了南方夏季特有的气候特点,也暗含了诗人对环境的敏感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颈联“忆往未须怜楚璞,兴来犹自拭吴钩”转而表达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待。这里“楚璞”比喻未经雕琢的璞玉,象征着过去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或潜力;“吴钩”则是古代兵器,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情与准备。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可能错过的机会感到遗憾,但对未来充满期待,并准备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新的挑战。尾联“停眸且为苍生喜,预睹西成万宝收”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他停下凝视,心中满是对百姓丰收的喜悦,预见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认同,也是诗人理想主义情怀的体现,表达了他对和谐社会和人民幸福的深切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个人情感以及社会民生的多维度关怀,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的作品。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
过灵隐寺至石人岭有怀钝丁借秋阁礼九莲观音之约
清·朱枫
花飞欲尽奈何春,赖此扶筇自在身。涧水有香松粉落,寺门无路蕨拳新。深林数笋频留步,远壑寻源屡问人。回首借秋高阁上,隔年尚滞九莲因。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