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
头
水
歌
四
叠
陇
水
流
何
驶
,
征
人
去
何
长
。
不
念
金
闺
月
,
冷
似
铁
衣
霜
。
行
人
在
何
处
,
闻
在
陇
西
县
。
陇
坂
高
蔽
天
,
长
安
人
不
见
。
悲
风
似
陇
树
,
滴
泪
如
陇
水
。
妾
念
千
丝
多
,
郎
情
但
一
纸
。
郎
未
到
陇
山
,
恨
坂
不
造
天
。
郎
已
渡
陇
水
,
恨
坂
不
委
地
。
情感
思乡
思念
爱情
闺怨
写水
写景
山水
边塞
离别
赏析
这首《陇头水歌四叠》是明代诗人冯鼎位所作,通过对陇头流水的描绘,抒发了征人与思妇之间相思之苦和对战争的无奈与哀怨。首句“陇水流何驶,征人去何长”,以陇头流水的迅疾反衬出征人的离别之远,时间之长,表达了对征人远离家乡的深切忧虑。接着“不念金闺月,冷似铁衣霜”两句,将征人对家中的思念与家中妻子对征人的思念进行对比,以“冷似铁衣霜”形容妻子对征人的思念之深,如同寒冷的霜雪般难以温暖。“行人在何处,闻在陇西县”两句,通过询问征人的行踪,进一步加深了对征人安危的担忧。而“陇坂高蔽天,长安人不见”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征人路途的遥远与艰难,同时也暗示了信息传递的困难,使得家人无法得知征人的具体状况。“悲风似陇树,滴泪如陇水”两句,运用比喻,将悲风比作陇树,滴泪比作陇水,形象地表现了征人与思妇内心的悲痛与泪水的不断流淌。最后,“妾念千丝多,郎情但一纸”表达了思妇对征人思念之深,却只能通过一封简短的书信来传达情感,凸显了通信不便带来的痛苦。“郎未到陇山,恨坂不造天。郎已渡陇水,恨坂不委地。”这两句通过设想征人到达或未到达陇山的情况,表达了思妇对征人安全的深深忧虑和对现实的无奈。全诗以陇头流水为线索,贯穿了征人与思妇之间的相思之情,展现了战争背景下人性的脆弱与坚韧,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后宫词
明·姚光虞
珠箔罗帏梦不成,起来花底听残更。多情祇有长门月,夜夜瑶阶伴影行。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