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
写景
地点
抒情
山水
寺庙
感慨
季节
春雨
春光
田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青州禅师洪果道场的所见所感。开篇便以“锦城之东山培塿,突起伽蓝压山口”设置了一个宏伟壮观的场景,展示了寺庙的规模和位置。接着,“入门气象颇不凡,在昔规模定非苟”表明这座寺庙自古以来就有着不凡的气势和宏大的格局。诗人通过“黄绢碑词著眼看,青州老衲知名久”一句,展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了解,同时也透露出对当地僧侣的敬意。随后,“自披榛径结茅屋,不剪霜华散蓬首”则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然。在“市门有女捧巾盥,衣裓无花生秽垢”中,诗人通过对一位女子形象的刻画,展示了生活中的平凡美好。而“至今一转鹡鸰语,散作诸方狮子吼”则是一种历史沧桑和文化传承的感慨。接下来的几句,“祖灯寂寞何人继,窣堵岧峣惟鬼守。法席草长深没膝,僧榻屋穿光见斗。”则描绘了一种荒废与孤寂的寺庙景象,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遗忘。“似闻占籍多衍沃,合选名缁振颓朽”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和文化遗产的怀念与尊崇。而“我来不觉三叹息,眼底尽空诸所有”则是一种超然物外、心境澄明的体验。在“自开主席埽尘坌,聊寄闲眠憩奔走”中,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放弃和逃避,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追求。紧接着,“梦回中夜雨鸣檐,卧听东风寒入牖”则是对自然界深夜风景的一种感受和描绘。“明朝散步转山脊,好语相呼闻野叟”表达了一种清晨漫步、与世间交流的愉悦。随后,“抽芒已见麦翻浪,捣麨悬知香满手”则是对春天农事景象的一种细腻描写。“须臾日影散林樾,绚练春光被花柳”继续强调了自然界的美好,而“仆夫催归屡不应,景物殊佳宁忍负”则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景象的留恋和不舍。最后,“出山骑马更踌躇,乘暇应须重载酒”一句,则是诗人在离开这一切之前,再次体验并珍惜这份美好的决定。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多层面、深邃丰富的艺术境界。

猜您喜欢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与啸麓谈鄮山阿育王寺之胜啸麓为之神往有诗余更和之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劳生念念馀尘土,笑口为君说鄮山。睡起随参香殿上,饭馀无事古松间。寒宵雪密茶初熟,精舍兰开衲未还。无用苓蔘治幽痗,深心回向一开颜。
过棠梨沟
金·党怀英
地僻人烟少,山深涧谷重。坡陁下长坂,迤逦失诸峰。问俗知怀土,听歌识相舂。几家茅屋外,田亩自衡从。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宋·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