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励志
咏物
赞美
写鸟
情感
友情

译文

凤凰在南岳集结,他们在枯败的竹林处徘徊不前。
我的心不气馁,奋力的展翅凌驾于高空之上。
我岂能不常常刻苦学习努力练习,我把和黄雀为伍当作耻辱。
什么时候才有杰出人物的降临,就要等到我面见君主。

赏析

这首诗是刘桢在魏晋时期创作的,名为《赠送从弟诗三首(其三)》。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颇具古典美感,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的情怀。开篇“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即刻勾勒出一幅仙境图画。凤凰和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动物,而这里的“凤皇”指代着诗人本身或其理想的象征,聚集在南岳之下。这座山脉不仅地势雄伟,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孤竹根则是一种高洁独立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高脱俗生活的向往。接着“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诗人展现了一颗渴望超越世间尘埃的心灵。紫气在古代文学中常与神仙或圣人相联系,这里则象征着高远的境界和精神追求。“于心有不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执着与向往,而“奋翅凌紫氛”则是他对这种理想生活的无限渴望。第三句“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透露出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辛劳和苦楚有所感慨。黄雀在此处象征着凡俗,而诗人的自况则是高洁的凤凰,这种对比强化了他对脱离尘世、追求高尚境界的渴望。最后,“何时当来仪, 将须圣明君”,诗人表达了一种期待和祈愿。这里的“来仪”可能指的是某种神秘的仪式或事件,而“将须圣明君”则是对未来理想境界的呼唤,这个“圣明君”既可以理解为一位具有高尚品格与智慧的人,也可解作诗人内心所向往的那片圣洁净土。整首诗通过凤凰、紫氛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凡尘、高远理想的追求和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苦难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美好境界的期待。

刘桢

26首
刘桢(186―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其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建安年间,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帝兄弟几人颇相友善,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217),刘桢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4卷,《毛诗义问》10卷,皆已佚。明代张溥辑有《刘公干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如今存诗十五首,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