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使
西
鸿
写景
秋节
重阳节
怀古
抒情
节日怀旧
地点
生活场景
友情
佳节行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醒来,落叶随风,诗人因思念远方的弟弟而心情抑郁。他本想登山赏景,却被傍晚时分城门关闭的忧虑所牵绊。诗人回忆起过去在渔洋山的秋日吟咏,以及与友人在寒云笼罩的碣石边的过往。接着,他的思绪转向了慈仁阁的高处,想象着晴空中的阁楼和繁华的城市景象,这让他暂时忘却了忧愁。诗人感叹时光易逝,与朋友相聚的欢乐时光如同杜牧般豁达,又如参军般狂放。他们饮酒赏景,各具风采。然而,夜幕降临,高台上秋风起,诗人感到清冷,想起好友长沙周,他们曾一同游玩,感叹岁月流逝,僧人白头。诗人回忆起自己离开京城已五年,珍惜每一次与友人的聚会。诗中提到的蟹未肥、花稀,表达出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满足,胜过那些无法归家的征鸿。夜晚,寺庙的晚钟和厨房的忙碌,让诗人联想到寓居僧院的潘安仁,他思念着自然和鱼鸟。诗人强调要及时行乐,不必为秋日而悲,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最后,诗人以门外马嘶、僧人送行的场景收尾,独自带着微醉离开,菜市灯火已起,生活琐事繁忙。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个人的忧郁与怀念,又有对友情和生活的深沉感悟。

张之洞

215首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猜您喜欢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山谷流杯池
清·顾印愚
锁江亭中一杯酒,坐看江云自奔走。涪翁去后七百年,尚爱新诗满人口。我来戎州秋复春,却闭空斋卯还酉。逝将著屐访遗迹,偶厌褰裳涉清浏。谁令突兀忽眼前,乐事今朝古无有。横江绝壁栖.....
答赵壶石象山松下见怀原韵
清·李澄中
别后桃花几遍开,旧题石壁长莓苔。屋梁月落天南北,山路云深梦往来。幽洞尚留寻胜屐,故人多负出群材。须眉空向他乡老,好护新松待我回。
题金陵天庆观钟阜轩
宋·贺铸
霞构云扉不著关,甍檐开处见人间。断墙废井连东第,白塔青松对北山。昨夜桂娥奔月去,经秋芝盖御风还。玉虚真籍家声在,再熟金桃愿一攀。
九日同诸公殊俗之作
唐·马云奇
一人歌唱数人啼,拭泪相看意转迷。不见书传青海北,只知魂断陇山西。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惊草树低。菊酒何须频劝酌,自然心醉已如泥。
辽城望月
隋末唐初·李世民
玄兔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九都,停观妖氛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