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月
初
二
日
同
杨
叔
娇
登
楼
望
馀
雪
自
丑
银
幡
白
发
人
,
晴
光
喜
见
照
城
闉
。
山
通
佳
气
犹
明
雪
,
江
泛
柔
波
已
漾
春
。
冠
佩
渐
劳
知
老
至
,
羽
书
方
急
愧
年
新
。
悯
牛
谁
诵
河
东
赋
,
清
啸
南
楼
恐
不
伦
。
写景
季节
冬雪
城市
登楼
怀古
情感
悼亡
励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之洞在正月初二与友人杨叔娇登楼赏雪的场景。首句"自丑银幡白发人"以自我调侃的方式,描述了诗人年事已高,银发如幡的形象。"晴光喜见照城闉"则写出天气放晴,阳光洒满城郭,为雪景增添了几分明亮。"山通佳气犹明雪"进一步描绘了山峦间仍有未融的白雪,仿佛透露出吉祥的气息。"江泛柔波已漾春"则暗示尽管冬雪未尽,江面的涟漪却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冠佩渐劳知老至"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意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和精神都更加疲惫。"羽书方急愧年新"暗指时局紧张,自己虽年岁已高,但仍感责任重大,内心充满紧迫感。最后两句"悯牛谁诵河东赋,清啸南楼恐不伦"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他担心自己在南楼的清啸显得不合时宜,未能真正理解和解决百姓的苦难,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责任感。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登楼赏雪,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老而弥坚的风范,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挂念。
张之洞
215首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
明·王守仁
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机关鸥鸟破,踪迹水云疑。仗钺非吾事,传经愧尔师。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门期。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买砚碑(其一)
宋·赵孟坚
凤城凉雨新秋后,几处朱楼试管弦。有客贳金收古歙,短檠竟夕自摩研。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