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行
望
庐
山
先
约
陈
伯
潜
同
游
,
陈
不
到
,
游
亦
辍
朝
见
庐
山
临
江
漘
,
青
翠
腾
跃
来
迎
人
。
暮
见
庐
山
忽
杳
霭
,
首
尾
隐
若
龙
登
云
。
从
来
倔
强
五
岳
外
,
彭
蠡
作
杯
江
为
带
。
内
蓄
百
涧
包
灵
奇
,
外
切
太
虚
定
澎
湃
。
江
表
名
山
数
第
一
,
俨
若
大
贤
兼
通
介
。
寻
幽
有
约
近
十
年
,
疗
渴
须
酌
康
王
泉
。
翠
道
未
成
游
未
遂
,
谁
令
悤
遽
妨
萧
閒
。
思
得
素
心
共
山
水
,
海
客
狎
鸥
呼
不
起
。
苍
苍
五
老
笑
我
忙
,
高
樯
长
风
送
旗
尾
。
山
林
聚
会
尚
阻
格
,
世
事
难
为
可
知
矣
。
人
爱
庐
山
高
,
我
爱
庐
山
深
;
欲
到
深
处
须
抽
簪
。
世
无
慧
远
堪
结
社
,
且
听
东
林
钟
磬
音
。
写景
山水
咏物
怀古
抒情
赞美
写山
庐山
友情
哲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江行时对庐山的壮丽景色的赞赏和期待。首句以清晨的庐山映入眼帘,山色青翠欲滴,仿佛主动迎接旅人。傍晚时分,山势朦胧,如龙腾云间,显得神秘而深远。庐山被赞誉为五岳之外的独立存在,彭蠡湖犹如杯中之水,江流则如带环绕,山势宏大,内藏奇景,外显威严。诗人称庐山为江表名山之首,象征着贤德与中庸,他与友人陈伯潜曾相约一同游历,然而陈未能前来,诗人游兴因此受阻。他渴望能与山水为伴,享受闲适生活,却被现实琐事打断。诗人感慨,即使五老山神也笑其忙碌,江风送来的船旗似乎在催促他前行。庐山的深邃让诗人向往,他认为要深入其中,需放下尘世的羁绊。他遗憾世间没有慧远那样的人物共结山林之谊,只能倾听东林寺的钟声,感受那份宁静。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张之洞
215首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猜您喜欢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