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朝
赋
归
来
好
(
其
七
)
归
来
好
,
三
径
须
宜
有
花
草
。
于
中
竹
柏
可
耐
寒
,
更
种
长
松
成
四
老
。
写景
咏物
田园
抒情
励志
赞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归隐田园的美好愿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首先,“归来好,三径须宜有花草。”开篇即点明了归隐的主题,诗人认为回归自然的生活是美好的,他希望自己的居所周围能够种植花草,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花草不仅增添了生活的情趣,也象征着生机与活力。接着,“于中竹柏可耐寒,更种长松成四老。”进一步描述了理想中的居住环境。竹子和柏树因其坚韧不拔、耐寒的特点,被诗人视为精神的象征,它们在严冬中依然挺立,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而“四老”则可能是指这四种植物,也可能暗喻着诗人希望与自然界的这些“老人”为伴,共同见证岁月的流转。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和谐与美好,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持久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热爱与憧憬,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超然物外、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徐经孙
85首
生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卒于度宗咸淳九年【公元一一九二年一二七三年】,年八十三岁。宝庆二年,(公元一二二六年)第进士,授浏阳主簿。累迁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敷陈经义,随事启迪。景定三年,(公元一二六二年)春雷,诏求直言。经孙奏年来忠谠之气,郁不得行,上帝降鉴,假雷以鸣。人谓切中时病。累官翰林学士知制诰。公田议起,经孙极论不便,忤贾似道,罢归。家在洪、抚之间,有山方正,因号矩山。闲居十余年,卒。谥文惠。经孙作有《矩山存稿》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