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
红
酣
亭
同
凌
骏
甫
闵
园
客
赋
不
衫
不
履
草
亭
台
,
随
意
溪
声
随
意
苔
。
花
气
淡
都
如
谷
水
,
雨
珠
肥
不
过
青
梅
。
多
安
炉
火
深
僧
定
,
故
诡
诗
题
钝
客
才
。
集
似
西
园
人
更
雅
,
好
将
景
物
细
图
来
。
写景
山水
抒情
赞美
花气
雨珠
写景抒情
春日
夏景
田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自然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首句“不衫不履草亭台”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随意自在的场景,仿佛诗人脱去繁复的外衣,与自然融为一体,置身于一片草亭之中。接下来,“随意溪声随意苔”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随性与和谐,溪流的声音与周围的苔藓相互映衬,构成了一种自然的韵律美。“花气淡都如谷水,雨珠肥不过青梅”两句则通过对比,将花香的淡雅比作山谷中的清泉,雨珠的圆润则如同成熟的青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审美情趣。这里不仅描绘了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还通过嗅觉和味觉的联想,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多安炉火深僧定,故诡诗题钝客才”这两句转而探讨了内心的平静与创作的关系。炉火的温暖与僧人的禅定,以及故意设置的诗题与看似平凡的才情,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另一面,暗示了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中寻找灵感和平静的重要性。最后,“集似西园人更雅,好将景物细图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这里的“西园”可能指的是古代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像西园中的聚会一样,充满高雅和趣味,同时也鼓励读者细致地观察和描绘身边的景物,从中发现美与诗意。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艺术的独特见解,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猜您喜欢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
得闲亭
宋·许棐
柳风虽小丝丝袅,花雨无多点点香。惟有吟毫闲未得,染红濡绿一春忙。
感松(其三)
宋·李光
每忆西湖九里松,眼明忽见紫髯翁。隐居庭院多栽种,为爱笙箫递晚风。
竹深处诗
元·金灏
碧琅玕下觅幽踪,行尽斋居路始通。烟歛月梢金琐碎,风生云干玉琤琮。秋光满座阴长合,靛色清神暑自空。净扫苍苔夜留客,解衣磅礴兴无穷。
次韵费茂和风月亭新成
宋·周紫芝
十室熙熙俗自恬,令君岂弟不多严。簿书遣吏且堆案,风月撩人时到檐。剩种幽花无限好,满倾春酒十分甜。何劳结屋深防客,清节如君有底嫌。
崔礼部园亭得深字
唐·张说
窈窕留清馆,虚徐步晚阴。水连伊阙近,树接夏阳深。柳蔓怜垂拂,藤梢爱上寻。讶君轩盖侣,非复俗人心。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