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陬
牧
唱
词
二
十
六
首
(
其
八
)
度
索
寻
橦
绝
伎
兼
,
部
分
双
引
到
重
檐
。
锦
襕
红
袜
蹲
蹲
舞
,
巧
赴
钢
丝
昔
昔
盐
。
民俗
风物
技艺
舞蹈
赞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杂技表演中的精彩瞬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技艺的高超与表演者的风采。首句“度索寻橦绝伎兼”,描绘了表演者在绳索和竿子上进行高难度技巧表演的场景,展现出他们非凡的技艺。“度索”指在绳索上行走,“寻橦”则是指在木棍或竿子上表演,两者都是古代杂技中的高难度项目。这里的“绝伎”强调了表演者技艺的卓越与独特。次句“部分双引到重檐”,描述了表演者如何从一个平台或装置开始,通过一系列动作,最终到达更高处的屋檐或建筑结构之上。这里的“双引”可能指的是两人合作,共同完成这一壮举,或是表演者使用某种工具辅助自己上升至高处。整个画面充满了紧张与刺激,展示了杂技艺术的惊险与魅力。后两句“锦襕红袜蹲蹲舞,巧赴钢丝昔昔盐。”进一步描绘了表演者的服饰与动作。其中,“锦襕红袜”形容了表演者身着华丽的锦衣,脚踏鲜艳的红色袜子,这样的装扮不仅增添了视觉上的美感,也体现了表演者对细节的精心设计。而“蹲蹲舞”则生动地表现了表演者在钢丝上进行舞蹈般的移动,这种动态的舞蹈不仅考验了他们的身体协调性,更展现了他们对平衡感的精准掌握。最后,“巧赴钢丝昔昔盐”可能是指表演者在钢丝上灵活穿梭,如同在盐粒上跳跃一般,既形象又富有诗意,突出了表演的技巧性和艺术性。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杂技表演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古代杂技艺术的独特魅力和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同时也传达了对这种传统艺术形式的赞美和欣赏。
猜您喜欢
小重山·咏徐用王斋中灵壁石
明末清初·钱肃润
是处飞来又一峰。何人雕琢就?夺天工。四时风雨气空濛。砚屏侧,疑欲起蛟龙。蓄石傲坡翁。仇池虽有色,响难同。南州孺子乐其中。不须拜,好友愿相从。
上京杂咏十首(其八)
元·袁桷
伏日琼林宴,名王总内朝。帽尖花压翠,衣角锦围貂。炙熟牛酥芼,醅深马乳浇。《柘枝》旋舞急,宛转称纤腰。
蹴燕谜
明·张乔
纤腰微步玉精神,妙舞轻盈掌上身。宠压汉宫生富贵,嬉春倾动百千人。
渔家傲
元·欧阳玄
四月都城冰碗冻。含桃初荐瑛盘贡。南寺新开罗汉洞。伊蒲供。杨花满院莺声弄。岁幸上京车驾动。近臣准备銮舆从。建德门前飞玉鞚。争持送。葡萄马乳归银瓮。
喜晴
明·孙承恩
秋来合沓多玄阴,只疑白日终幽沉。今朝歘然睹奇事,铜钲烂烂悬青林。如饥得餐病得愈,鸟亦为歌蝶为舞。少乾沮洳天廓清,老夫便向东郊行。
舶趠风歌
清·查慎行
吾闻千里以外风不同,人间乃有万里之长风。来从海上梅雨后,纪自西郊野叟眉山翁。古称博物家,无若周元公。《尔雅·释天》篇,八方风色以类从。北凉西泰凯南谷自东。颓飙飘庉暴昌曀,.....
过秦楼·寄王子新
明·顾璘
虎卧天门,龙腾凤阙,书法王家元妙。画烂衣襟,磨乾池水,透得旧来关窍。更狂僧醉圣,探奇掇隽,纵横颠倒。爱青年方盛,高名歘起,万人称好。叹拙手勉强挑戈,依稀拨镫那识,就中天巧.....
和贰守漫兴
元末明初·刘永之
鄱阳春水渺连空,烟屿飞花远近红。石渚买鱼新斫脍,一时风致似吴中。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