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剧
偶
作
老
人
年
来
爱
看
戏
,
看
到
三
更
不
渴
睡
;
所
喜
离
合
与
悲
欢
,
末
后
半
场
可
人
意
。
模
糊
世
界
谁
忍
真
,
满
前
脸
花
兼
眉
翠
;
嗔
喜
之
变
在
斯
须
,
倏
而
狰
狞
倏
妩
媚
。
抵
掌
谈
论
风
生
舌
,
慷
慨
悲
歌
泉
涌
泪
;
岂
有
性
情
在
其
间
,
妆
点
习
惯
滋
便
利
。
无
数
矮
人
场
前
观
,
优
孟
居
然
叔
敖
类
;
插
科
打
诨
态
转
新
,
竟
是
收
场
成
底
事
!
老
人
虽
老
眼
未
眊
,
见
此
面
目
增
怒
恚
。
我
欲
逃
之
无
何
乡
,
云
海
茫
茫
乏
羽
翅
;
我
欲
闭
户
学
聋
哑
,
百
病
交
攻
难
久
视
。
祗
应
饱
看
梨
园
剧
,
潦
倒
数
杯
陶
然
醉
。
场景
情感
怀古
写人
悼亡
观戏
赏析
这首明代末期至清代初年的诗《观剧偶作》是卢若腾的作品,诗人以老年人看戏为切入点,描绘了戏剧表演中的情感起伏和人物形象。首句“老人年来爱看戏”,展现了老年人对戏曲的热爱,而“看到三更不渴睡”则体现了戏曲的魅力使他们忘却疲倦。“所喜离合与悲欢,末后半场可人意”表达了观众对戏剧情节的期待,尤其是高潮部分能够触动人心。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模糊世界谁忍真,满前脸花兼眉翠”描绘了舞台上的妆容和角色变化,暗示了戏剧中角色情绪的瞬息万变。诗人进一步指出,“嗔喜之变在斯须,倏而狰狞倏妩媚”,揭示了演员精湛的演技,能够在短时间内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然而,诗人也看到了戏剧背后的虚饰,“抵掌谈论风生舌,慷慨悲歌泉涌泪”,认为这些情感并非真实,而是为了迎合观众习惯。“无数矮人场前观,优孟居然叔敖类”暗讽了看客们的盲目,将戏剧人物与历史人物相提并论,而“插科打诨态转新,竟是收场成底事”则揭示了戏剧结局往往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尽管可能并不符合诗人的价值观。最后,诗人以“老人虽老眼未眊,见此面目增怒恚”表达对这种现象的不满,但又自嘲无法逃避,“我欲逃之无何乡,云海茫茫乏羽翅”。他甚至考虑闭门不出,但“百病交攻难久视”,暗示身体状况不佳。诗的结尾,诗人只能选择“祗应饱看梨园剧,潦倒数杯陶然醉”,借酒浇愁,以此来排解心中的不快。整首诗以戏中人生映射现实,寓言性强,富有哲理。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悼亡五首(其四)
清·缪徵甲
秋风??赋归来,片刻愁颜强自开。检点征衣亲薄浣,料量冬学苦频催。离方五日缘偏断,闰到重阳梦不回。最惨弥留前半夕,寒衾欲寄手还裁。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哭雪湖四首(其三)
明·谢迁
西江桃李满门墙,香社归来鬓未霜。雅志可能随俗改,閒情祗为作诗忙。苦吟身与春光去,惇德门延世泽长。也欲招魂歌楚些,临风呜咽不成章。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钓台
宋·李清照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