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
水
门
朝
涉
伊
水
门
,
伊
水
入
门
流
。
惬
心
乃
成
兴
,
澹
然
汎
孤
舟
。
霏
微
傍
青
霭
,
容
与
随
白
鸥
。
竹
阴
交
前
浦
,
柳
花
媚
中
洲
。
日
落
阴
云
生
,
弥
觉
兹
路
幽
。
聊
以
恣
所
适
,
此
外
知
何
求
。
写景抒情
山水
田园
咏水
自然赞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平和。开篇“朝涉伊水门,伊水入门流”两句,既写出了诗人清晨来到伊水岸边的情景,又描绘出伊水流经门前之景,水声潺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接着,“惬心乃成兴,澹然汎孤舟”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和谐相融,产生了一种淡定而悠然的情感。孤舟随波逐流,是诗人心境的写照,也是他对自由自在生活态度的一种向往。“霏微傍青霭,容与随白鸥”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物之美与诗人的情感之和谐。霏微的云彩、青色的山霭,以及白鸥的自由飞翔,都成为了诗人心灵的寄托。“竹阴交前浦,柳花媚中洲”则是对景致的细腻描写,竹影与水交织在一起,柳花轻拂着河中的小岛,这些都是诗人眼里极具画意之美的细节。随后,“日落阴云生,弥觉兹路幽”两句,转换了时间和氛围,从白昼到夜晚,由晴朗到阴霾,诗人的感受也由此加深,他对这条道路的幽深之美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最后,“聊以恣所适,此外知何求”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和平静,对于世俗的一切追求都显得不再重要。这里的“恣”,即是随意、任性之意,反映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满足。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领悟,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安宁的愿望。
猜您喜欢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奉题李彦中所藏俞侯墨戏
宋·朱熹
不是胸中饱丘壑,谁能笔下吐云烟。故应祇有王摩诘,解写离骚极目天。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次韵和康丈真率之集
宋·林季仲
行步敧危老病身,胜游那敢厕荀陈。试思珠履三千客,何似风雩六七人。雪意迟疑终未决,诗筒来往莫辞频。晓窗新得东君讯,已放梅梢一点春。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江南
汉·两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竹枝词
明·陈荐夫
荷叶田田柳叶垂,千船万船多女儿。与郎暗约花间去,不唱《竹枝》知是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