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
萨
蛮
(
其
二
)
霜
天
旅
思
霜
风
飒
飒
溪
山
碧
。
寒
波
一
望
伤
行
色
。
落
日
淡
荒
村
。
人
家
半
掩
门
。
孤
舟
移
野
渡
。
古
木
栖
鸦
聚
。
著
雨
晚
风
酸
。
貂
裘
不
奈
寒
。
写景
秋天的写景
山水田园
离别
情感
思乡
咏物
风
赏析
这首宋词描绘了一幅秋日行旅图景。"霜风飒飒溪山碧",以清冷的霜风和碧绿的山峦,渲染出秋日的萧瑟与寂静。"寒波一望伤行色",旅人望着寒意袭人的水面,心中不禁涌起离愁别绪。"落日淡荒村,人家半掩门",夕阳西下,映照着偏远的村落,家家户户半掩的门扉,透露出一种寂寥与疏离。"孤舟移野渡,古木栖鸦聚",诗人乘着孤舟过野渡,古木上乌鸦聚集,增添了画面的孤独与凄凉。"著雨晚风酸",一场秋雨使得晚风更加刺骨,使人心中倍感凄苦。最后,"貂裘不奈寒",即使身披貂裘,也无法抵挡这深秋的严寒,直接表达了旅人的寒冷与内心的无奈。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在霜天中独自漂泊的旅人的形象,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孤寂,以及对温暖家园的深深怀念。
赵长卿
333首
宋代著名词人。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吟社递至诗卷足十四韵以答之为梅水村发也(其七)
宋·赵必?
子猷癖爱竹,无梦到香影。雪夜棹匆匆,未必有诗兴。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