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夜
即
事
印
奁
封
罢
阁
铃
闲
,
喜
有
秋
毫
免
素
餐
。
市
粟
易
求
仓
廪
实
,
邑
狵
无
警
里
闾
安
。
香
清
一
榻
氍
毹
暖
,
月
淡
千
门
霿
凇
寒
。
闻
说
丰
年
从
此
始
,
更
回
笼
烛
卷
帘
看
。
写景抒情
秋景
冬日
怀民生安乐
香清月淡
清闲自得
颂扬丰年
表达期待
赏析
这首宋代诗人曾巩的《冬夜即事》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冬夜景象。首句“印奁封罢阁铃闲”,写夜晚书房安静,连阁楼上的铃声也显得闲适,暗示了诗人心境的平静。次句“喜有秋毫免素餐”,以“秋毫”比喻微小的收获,表达对生活的满足,即使简朴也能感到欣慰。第三句“市粟易求仓廪实”,反映出社会物资充足,百姓生活稳定,市场交易顺利。“邑狵无警里闾安”进一步强调了乡间安宁,邻里和睦,没有盗贼出没的忧虑。接下来,“香清一榻氍毹暖”,通过香气四溢的环境,烘托出家庭温馨的气氛,而“月淡千门霿凇寒”则描绘了月色朦胧,门前雾凇轻寒的冬夜景色。最后两句“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帘看”,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期待和喜悦,他甚至放下手中的事情,再次卷起帘子,凝视着窗外,仿佛在确认这份美好的开始。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曾巩
457首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