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
怀
战争题材
写实题材
怀古题材
抒情题材
题材
哲理题材
悼亡题材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作的《湘寇》,描绘了衡湘地区遭受外敌入侵的严峻形势。诗人首先描述了敌寇凶猛,杀气腾腾,不习惯南方水土,却能利用船只在高处发起攻击。他们的行动如同猛禽,频繁出没于山林之间,战术灵活难以抵挡。官军虽多,但战斗力弱,无法有效抵抗,导致官吏士兵伤亡惨重,尸骨遍野。诗人感叹,即使拥有大量军队,如果指挥不当,耗费巨大却无济于事。湖南本就贫穷,征调频繁难以约束。他以马援的典故,表达对将领才能的期待,指出朝廷用人不慎的问题。他认为,只有慎重选拔将领,才能有效抵御外敌,而那些目光短浅的官员无法胜任。最后,诗人呼吁朝廷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长期培养和选拔真正的人才,以备将来抵御类似危机,并将这些观点记录下来,希望能对皇帝有所警示。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曾巩

457首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